今天在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拿什么奉献你,我的学生》一文时读到“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的文化传承方式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不同类型。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第一次见到“后喻文化”这个词。
百度百科查了一下:后喻文化亦称“青年文化”。指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在世的前辈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的研究》(1970)一书中提出。在现代通讯、交通和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情景下,长辈只有虚心向小辈学习,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才能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未来。米德认为后喻文化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
这是对几千年文化的一种颠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很多学习观念已经悄然改变,互联网包罗万象,以前口头禅是不懂问老师,不懂问父母,现在成了不懂问度娘。这对于老师和家长将是很大的困惑和挑战,让老师和家长失去了固有知识高于孩子的权威性。
凭借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几千年来,教师就是课堂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融合传递给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一位成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力的。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详尽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逐渐降低,学生、家长对教师权威的漠视愈演愈烈。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冲击教师的权威。由于学校教育是班级教育,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补习机构盛行,学生、家长对外界机构过于追崇,学校教师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后喻文化时代,作为教师,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观念引导一切行动。假如你没有不耻下问的态度,或许有一天,你真的束手无策。
后喻文化时期,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并获取丰富信息,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无法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并在每一个领域都能超越自己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到的知识极有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在课本上的所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承认自己的不足,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使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应对后喻文化最好的处理方式。
第二,彻底改革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几千年的古训将寿终正寝。学校是学生涵养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缔结良师益友的地方,我们的课堂将是大家畅所欲言、智慧碰撞的交集点。
第三,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做到“不耻下问”。一个教师,面对50个学生,可能还有他们手中的50台随身携带的电脑。谁是权威?权威应该是最能虚怀若谷者,一个知识点会引起几十种引经据典的反驳和讨论,“一言堂”的课堂将永远被摒弃。
教育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个没有号召力的老师是无法在后喻文化期间取得成绩的,所以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借助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有所提升。
本文内容很多借鉴书本和网络,融入了自己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