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场疫情的影响,大小学生们都被迫经历了这个全民网课时代。好多学生说不喜欢网课,网课没效果,网课费时间,网课不方便,等等问题。总之网课学不下知识,影响了成绩。
我的手机上装有儿子的每一科的微信学习群以及叮叮学习软件。各科老师的授课情况,各种作业布置,我是看得到的。有些孩子半夜,或清早,午休时,连续发问,求得真解的欲望急迫得隔不了夜,群里整天问题不断。这些孩子也经常和老师一起探讨,探讨之激烈程度大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式。
稍留心,不难发现,各科发问的孩子,几乎每次就是固定的那几个人,其他孩子好似没有问题,完全学懂学透了。事实并非如此,恰恰是经常发问的,一直是班里甚至整个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网课结束后考试,这些孩子的成绩并未受到上课方式和上课途径的影响,相反有一些自制力强的孩子的成绩突飞猛涨。可见,对于有求知欲,认真学习的人来说,课在哪里上通过什么途径上,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课上,问题有人解答,思考的方向有人指引。
有孩子说网课的优点:对于理解困难的一时没学懂的没记清的,可以反反复复地回放,直到自己搞懂,而对于已经掌握的就可以选择性地听一听,这样反倒给自己腾出了查漏补缺的时间。
网络课堂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资源共享。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只要你有意学习,就可以通过一些平台找到国内顶尖大学的名师为你讲授。不用望洋兴叹自怨自艾,你想得到知识的愿望,在网络时代,得来全不费功夫。
与此相关的理论,不仅体现在网课与实课之间。同时也映射到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途径---读书,读书与上课的线上线下的关系好比孪生兄弟,受众的评论如出一辙。
一些基本不读书的人常常会说,我不读电子书,我根本读不进去电子书,我只接受纸质书,好像读电子书的人亵渎了读书的意义。还有一些人将电子书与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或时间沉淀的营养乏味的网络小说混为一谈。但很少有人会承认我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对于一些书淫,书呆,书痴等等这些耽恋书的人和需要收藏的人来说,非纸质书不可,但对于大多只是有阅读欲望的人而言,无所谓什么质,只要有书读。他们真正在乎的是有没有好书读,而不是在哪里读,通过什么途径读。而往往一个可以随身移动的电子图书馆就完全满足了求知者对书的渴求。
我曾经也是电子书的抵触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体验和受益,我现在很感激自己当初的接受。手指划几下就可以找到当时阅读某本书时做的笔记或批注,遇到生僻的字、词语,也是手指一点,百科自动解答。对于我这种词语积累欠缺的人来说,省去了大量的查阅资料时间,同时增强了阅读的流畅性。我的kindle现在已然成了我的私人图书馆, 我也同时在购买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可以反复阅读的纸质书作为收藏。 经过这几年的齐头并进,让我以现在的体验来讲,电子书与纸质书最大的区别就是翻起书来没有哗啦一声,除此之外,别无弊处。
《中国合伙人》之一的王强说:世界之交,任何一种新的发明和技术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都将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思维、学习。现在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或者想通过获取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人,如果不接触电子化的手段,不熟悉网络所提供的日新月异的种种工具,就已经远远落伍了。
我也非常喜欢传统的东西,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带给我心理上、情感上的温馨期待和宁静的抚慰。但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果一个顾客说,我不喜欢电脑设计的图纸,我就要手工绘制的;一个写作者说我不用电脑打字,我只有用钢笔才能写出字;一个会计师说我不用财务软件做报表,我只有用算盘才能噼啪出数字。那我不敢想象,我想我一定会拒绝效劳。
数字化阅读的出现为人类上千年的纸质图书的阅读体验经历带来了新的体验,使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宽广,获取信息越来越快捷。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信息化时代的弊端也不少。但任何一种事物的开创,并可以广泛发展和应用,就足以说明它的出现符合人类发展需要。
高晓松在新一期节目《探世界》里来到旧金山的一家开了34年的小唱片店。你是不是很惊讶,在唱片业已经衰败得快销声匿迹的当下,这些唱片店是如何存活的。在当地,这家小唱片店并不是唯一的或稀有的,就在这家唱片店的周围还有四家同样的小店,在这个地方同时每年会新增15家唱片店。唱片店老板说: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说,黑胶的声音是无可比拟的。即使现在出现了很多流媒体平台,但专辑还是在大量的发行。流媒体平台可以帮助人们决定要不要买专辑,对顾客来说节省了时间,对音乐制作团队来说流媒体为他们做足了宣传。唱片业在流媒体出现后并没有衰落,小店的生意反而变得好了。
当然以一个地方的兴盛来概以整个行业,明显太偏颇。但你不觉得这是一个最理想的共存状态吗?
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线上线下的学习或读书之间完全相悖的理论,竞争之激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态。他们将一些行业的衰退完全归咎于信息化时代,而不去追究这些选择背后的复杂性。周遭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人文情怀、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经济能力,以及市场形势都对人的选择有决定性影响。对于这种衰退,是否也可以再作如下思考:人的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人心太浮躁,无暇无心去书店,同时经济压力大,没有多少余额去购买更大成本的生活品质。
我不知道这些言论者有没有认真地想过,真正的竞争对手在哪里?影响学习的是游戏、抖音、快手,耗费读书时间的是游戏、抖音、快手,而不是哪种上课方式影响了你的成绩,也不是哪一种读书途径阻碍了你获取智识的愿望。
我们从1949年全国80%的文盲率到现在百分之百义务教育普及,不识字的人越来越少,可我们真正读书的人却并无多少增长,据2019年的资料统计,中国人均读书量排在全球末位。
另一个数据,截止2020年1月5日,我们的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4亿。
上至八十老叟下至三岁孩童,全民皆抖。我不敢说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毕竟存在即合理,我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物也不敢妄言。玩得人高兴,毕竟快乐不容易。
你说你接受不了网课,不能读电子书,我完全理解并大力支持,但你好好在教室听课,认真在读纸质的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