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六岁以前我得记忆是模糊的,也没有心理阴影啊,还是什么过于激动的事情。那时应该是快乐的。
我从小在姑姑家长大,这段历史原因有机会再写吧。姑姑家在农村,姑姑的第一任丈夫是个憨厚老实特别能吃苦的庄户人,等我十几岁的时候,姑姑和他离婚,留下表妹和表弟又嫁了一家。但是,我放假还是要回到表妹表弟住的地方,我很长时间觉得那里才是我的家,那里有我的弟弟妹妹。
如果说儿童时代是6岁到12岁的话,那么回城读书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可以说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都没来得及感觉读书是个苦差事。主要问题就是生活习惯和我是姑姑抚养,姑嫂只见还隔着个我,呵呵,难免会被当成出气筒。所以,面对我这么一个从村里回来的6岁的孩子的时候,那种两种生活状态的碰撞可想而知。为了让我拿筷子标准,我有一个月的时间每次吃饭前要夹土豆,红薯,大蒜,黄豆等等。是的,我学会了拿筷子,但我没觉得我比别人有什么优势。有时候,我挨打,挨骂的很莫名其妙,衣服上有土,有褶子,不换拖鞋就进门,脱衣服总是反过来,衣服不挂在衣架上,甚至每次说我这些毛病的时候,母亲就要把我姑姑甚至是奶奶爷爷家的某些亲戚一起捎带着骂一顿,别人听不见,可我却听了无数遍,我当时觉得很害怕,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想过自杀。所以,在我丢了一顶帽子的时候,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寒冬腊月,我一个人在戏台子里蹲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被母亲找到的时候,我哭了。我那次哭也不是因为后悔离家出走,而是因为害怕挨打。而所有的人都认为我那时候是冻的厉害,那年我十一岁。当然了,那回回去我是没有挨打的,第一次在家里感觉到温暖的是被冻了一晚上之后盖在我身上的毛毯。十二岁的时候,我背了一双鞋又一次离家出走,准备去姑姑家。被我爸追上来带回去,我爸没打我。后半年,我考入我们县的重点初中,可没人觉的我学习成绩很好,因为我的姐姐和哥哥都是这个中学的学生。尤其是我哥,当时我们县出了名的学霸。而在我哥考上的那一年,我们全家为了庆祝,第一次去了北京,看了升国旗,爬了万里长城。我讨厌北京。
我从来没有在母亲面前撒过娇,小时候没有。长大了更不会。我至今和我得母亲没有我看到的那种母子连心的亲呢。看到我哥在母亲面前撒娇,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情绪。每到那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我远在农村的姑姑。那个五十多岁就去世的农村妇女。
在很多年以后,我才开始发现我经历的一些事在我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不能是阴影吧,但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比方说,我有时候很多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很暴躁,有时候又很忧郁。
这就是我童年生活中不愉快的一部分,也是一直影响我的那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