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振宁的悲剧:他为何与李政道到死都不和解,不相逢一笑泯恩仇?

杨振宁的悲剧:他为何与李政道到死都不和解,不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 静静说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5-10-19 20:02 被阅读0次

李政道逝世于2024年,享年97岁;杨振宁逝世于2025年,享年103岁。杨振宁生于1922年,李政道生于1926年,两人相差4岁。

对于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恩怨,有这样一个比喻:

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远处古堡内亮起了灯,景象非常美妙,但两个小孩却因为谁先发现了灯光而吵了起来,互不相让。

奥本海默曾表示,他最想看到的情景就是,杨振宁与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继续讨论物理问题。

两个天才物理学家曾经是志同道合,他们彼此启发,团结一致,不断攻克物理世界的难题,这是让很多人羡慕和嫉妒的关系。

毕竟做学问太孤独了,有个如切如磋的伙伴非常难得。遗憾的是,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终究是决裂了,而且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以杨振宁、李政道之智慧通达,为啥到死都不和解呢?毕竟在死亡面前,好像什么都是无足轻重了。

我读了大量的资料,也看了他们两人对彼此矛盾的说法,最终是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错过了和解的时机。

如果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62年就有90岁时候的心境的话,他们恐怕会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个悲剧。

其实为了让两个天才摒弃前嫌,他们周围的人也做过努力,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振宁参加一个会议,组织者安排杨振宁一下车就能看到李政道,要握手才可以,于是大家也握手合影了,但终究是没有握手言和。

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就因为这样可笑的安排就翻篇了,有些事揭不过去,甚至可以说一直到死都不可能解决的。

人世间的是非恩怨,往往是比物理世界的难题还要难无数倍。

“把经过、历史研究清楚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有些东西也不是我说‘拉拉手’就能够忘掉的——我认为‘拉拉手’这个事情是一个敷衍的事情,这不是我个性里面所容许的。”

杨振宁有自己的原则,对于至真至纯的人而言,原则问题是不可以妥协的,这比生死还重要。

在杨振宁去世后,李政道的家人也表示哀悼,会送花圈悼念。李政道生前也曾表示杨振宁终究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那么,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何决裂呢?

两人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有共同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可以说吴大猷对两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杨振宁在获诺奖后专门写信感谢恩师,“为了您在1942年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

李政道年龄小,入学也晚,所以算是杨振宁的师弟,吴大猷对李政道的印象很深刻,说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他认为李政道是个奇才,“思维敏捷,大异寻常,前途无量”。不过对于两个弟子的成就,吴大猷自认是适逢其会,“譬如两粒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

后来杨振宁和李政道先后去美国学习,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共事,从1949年开始就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但因为论文的署名前后问题,两人有了矛盾,但矛盾的爆发是在两人获得诺奖之后。

杨振宁和李政道矛盾的核心: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一思想的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首先,他们两人都认为对方在这个重要的发现上有贡献,矛盾在于彼此的贡献大小,双方对谁在关键思想上起主导作用产生争议,随着外界的推波助澜以及彼此各有成见,他们最终是发生了彻底的决裂。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此生未了因”,对于两人十多年兄弟关系和感情的破裂,杨振宁坦言是自己人生里一个重要的悲剧,而孰是孰非,各有各的说法。

我看两人的论述,他们在对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如何产生的回忆上,确实是各自表述,其中的是非曲直恐怕只有历史才能评判了。

两人有个共同的朋友,对于杨振宁李政道的矛盾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要了解其中真相,要对中国传统比我有更多的知识……”杨振宁对此很认同,“在众多讨论杨李之合与分的文章中,这恐怕是最有深度的一段话。”

杨、李之间有了不能化解的冲突,这是客观现实,不能回避。世界从来不完美,人生也难免会有遗憾。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假如杨振宁和李政道没有分道扬镳,那以他们的“天作之合”,恐怕还会有更大的成就。

其实两个人的前因后果是清晰的,荣誉属于他们两人,他们矛盾的核心在于情感、道德和性格上的不可接受,这才是困难所在。

用俗气一点的比喻就是:玻璃杯碎了,哪怕勉强粘合起来也终究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旦是变质了,那就再也不能弥合了。想必每个成年人都能对此感同身受,心变了就是变了,无法复原。

特别是对于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来说,越是纯粹个性的人就越难以容忍。至于世俗中所谓的有利则聚,相逢一笑泯恩仇,实际上多少有些自欺。

相关文章

  • 相逢即是缘

    相逢一笑泯恩仇

  • 2017-11-15

    不念过往,珍惜当下,与世界相逢,一笑泯恩仇。 改变懒惰

  • 鲁迅诗句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一日一书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已非当年

    尘埃落定是非休,相逢一笑泯恩仇

  • 2017-06-21

    相逢一笑泯恩仇,从此不在一层楼。

  • 剑摧朔风

    剑摧朔风:江湖一笑泯恩仇,相逢意气为君饮。

  • 一笑了之,如何了之

    鲁迅先生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在我的印象里,一笑泯恩仇,用在江湖故事里居多。 这里来说说一笑了之,...

  • 不必纠结

    你在纠结,人家早已经忘记,何必何必? 相逢一笑泯恩仇,不相逢也可弃怨念。

  • 我愿世人仁和以待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振宁的悲剧:他为何与李政道到死都不和解,不相逢一笑泯恩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fx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