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做过几中初中教师。关键是,我也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过的人。
上学的时候,我应该算是一个好学生。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没有逃过学,甚至请假,都得有正当理由!
但是我的同学中,有逃学的,也有不请假也不来上学的。
以及后来,我参与管理一地网吧,成天被“未成年人进网吧”一事缠的焦头烂额。
于是,我想起了当年我和我的同学们,尤其是那些喜欢逃学的同学们。
当年,我的同学逃课,老师大概是管不了的;学校有教务处,学生有家长。
老师也不是不管。但是,喜欢逃学的同学,他是喜欢逃学比喜欢上课更甚。上课他难受,逃学他快乐!
上课他难受,逃学他快乐!
上课他难受,逃学他快乐!
当年,如今的霍教授还叫“顶柱”,他就喜欢逃学,应该是因为逃学也被家长揍过,但是,他哪里改过了?
关键是,初中阶段喜欢上了逃学的“顶柱”同学,几十年后,仍然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光荣退休了。
这中间,一定有“毛窍”!
据我所知,喜欢逃学的顶柱成年以后能当上教授,是因为他有一个中学时爱学习、工作以后先当了大学教授的哥哥!
霍教授的成功,只是个例。
但是放眼千年,逃学生逆袭成教授这样的故事,一定还有。
中国教育传统是“有教无类”。
但是,教育孩子的责任,肯定不应该是学校老师一个人的责任。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一个孩子,后来到了学校,老师管不了了,那一定是家长这第一任老师的失职。
这两天,我一直想写老滕县忆旧。并不想写育英中学。
做为局外人,参与讨论教书育人这样严肃沉重的话题,不是我的爱好。
我已经完整地当过一任家长。做为家长,我也想让孩子学好,包括文化课,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但是不具备条件。
所以我的孩子,除了课堂学习,那些年,任何课外的东西都没有学,包括做家务。
现在也成人了。、
我不知道算不算成功或失败?
一个人,一生,就只有成功和失败两个选项吗?
1970年代,老滕县城南修了一个游泳池。
是给滕县体校配套的设施,但也向公众开放。
只是,做为北方城市,游泳哪么重要吗?
我是直到前不久,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和游泳池相关的文字,有学长说:她们体校游泳队在那里训练!
我才知道,原来,老滕县果然是有过游泳队的。
但是,滕县老百姓不认这一套,偏要叫游泳池为“养鱼池”!
还有更甚的,硬要把游泳池叫做“洗澡池”!
我记得,我当年就跟着起过哄:洗澡池洗澡池!
游泳池后来果然“水土不服”,被改建成了善园商场。
再后来,善园商场也“水土不服”了,被改成了一大片高楼。
有教无类不容易。
因材施教更不容易。
但是当家长、当老师就那么容易吗?
一块地,可以建泳池,也可以建水上商场,也还可以建问天的广场。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孩子。
他需要几十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