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緣004】
明天就是母親節。印象中過去許多次母親節,都是教會裏,孩子們手持鮮花送給母親的畫面。自家除了出去吃個飯,並沒有特別紀念。常年生活在海外,我和父母不能時時相聚,久了也就習慣了父母不在身邊。近年來,對父母的思念,隨著年紀的增加越來越濃,父親節,母親節,也更值得紀念。
周六,清早起來之前,聽到廚房一陣傾裏哐啷的聲音,原來兒子大清早5點多鐘,自己一個人爬起來,為母親做早飯。雖然到了周末,冰箱裏也沒有什麽現成,方便可做的東西,但他還是把水果切好了幾樣,搞得整整齊齊。男孩子愛媽媽,這樣的經歷,在我小時侯不曾擁有過,因此心裏有點羨慕他。
我的母親,是聰明伶俐,很有才華的女子, 出生在泉州的文化人家中。她在文學,音樂,體育和學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她一生在廈門大學教書,專攻物理化學,年輕時候就遇到中國當時最好的老師。很可惜的是,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卻經歷了解放後,到文化大革命過程中,一次次的政治鬥爭,並人與人之間的傾紮。多年裏,與先生分居兩地,戶口調不到一起。在我小時的印象中,母親一直過得不快樂。後來聽她的辛酸回憶,
真不知道像象這樣一個弱弱的女子,是怎樣有力量,把我姐與我撫養養成人。
母親雖是典型南方女子,大學畢業卻獨自去北京鋼鐵學院教書實習,艱苦歲月裏,不但身體搞垮了,在首都那個政治中心,也深刻體會到政治的詭詐。我想,如果她留學美國,幾乎一定能成為很有貢獻的科學家,並能活得快樂。她聰慧靈敏,擁有過目不忘,過耳成誦的超強記憶力,可惜這方面,只遺傳給了她女兒。當年中共中央幾中幾會的報告,是通過廣播喇叭告示給全民的,領導人的排名,公告的內容,她聽過之後,銘記在心,可以逐字逐句默寫而出。金庸小說裏黃藥師的太太馮衡,背下九陰真經,默寫出來的水平,在我母親,也是如此。可惜無論宋朝時代的梵文,或天朝時的政治,均不過是浪費青春,無用的東西。
令人高興的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政策改變,大學教授的待遇提高,退休後生活有了保障。母親與父親在廈大的晚年生活,過得無憂無慮。母親的心態越來越好,象一棵老樹開新芽,年輕了好多。每次來到美國,都更象一個年輕活潑的人,在海外的生活的我,又驚訝,又感到欣慰,很為她高興。
出國的頭六七年,那時還沒有電郵,母親從國內寄來的信,一劄劄堆在一起,叮嚀教誨和愛的鼓勵,滿溢於紙,至今留在我的書架上。母親的字體,優美瀟灑,看她寫的東西,雖是羅嗦,卻很愉快。個人電腦興起後,父親不斷學習,成為愛好,母親卻嗤之以鼻,對之無動於衷。結果她的生活文章,也沒有寫,倒是教文科的父親,放棄爬格子,改用漢王筆,散文寫了好幾本。母親一生教的是物理化學,催化,海化,熱力學那些我一竅不通的東西,老來愛看電視連續劇,愛騎車,打太極,和老朋友們,麻將打發時間,她是個快樂的老人。
想到小時候,母親於自己的教導,一瞬間就能想起這三句話:“夾著尾巴做人,吾日三省吾身,慎獨”。 轉眼人到中年,輪到我教導孩子,她已不用憂愁煩惱。自己打個分數,母親教導的這三條,估計也就及格而已,看來這樣的教訓,真是要一生持守。記得兒時讀書的年代,中國人講求政治掛帥,德智體之順序,絕不能搞錯。中學時,我的興趣愛好很多,書讀得不好。母親相當的嚴苛,切切教導,不可玩物喪誌。對於音樂,那些靡靡之音,千萬不能花太多時間。當時實在無法承受來自母親的壓力,日子過得很憂鬱,不能明白母親的好意,
現在才知道,東西方文化教育的出發點,有很大不同。幸好考上大學,今天總算是可以安心聽一些音樂,這要感謝父母的栽培。
據母親回憶,很小時候,她就在鼓浪嶼參加聚會,對基督信仰一點也不陌生,甚至非常喜歡敬拜音樂。 她對文學,音樂的熱愛,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的個性。後來她訪問美國時,真的信了主,真是感謝神。
許多誠實,有福之人,回憶自己的母親,都對那種因信仰而得的強大內心,和敬虔人格,有切身的體會。林語堂的母親,是個不識字的基督徒,作者懷念他的母親,在《八十自敘》和《回憶童年》裏這樣寫道:“我記得母親是有八個孩子的兒媳婦,到晚上總是累的筋疲力盡,兩腳邁門檻都覺得費勁。但是她給我們慈愛,天高地厚般的慈愛,可是子女對她也是同樣感德報恩。。。。說她影響我什麽,指不出來,說她沒影響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大概就像春風化雨。我是在這春風化雨的母愛庇護下長成的。。。你想天下無限量的愛,是沒有的,只有母愛是無限量的。這無限量的愛,一個人只有一個,怎麽能夠遺忘?”母親的恩愛令他刻骨銘心,永誌難忘。
歷史上,象這樣名不見經傳的母親們,通過禱告影響了些許巨人,從古到今,不勝枚舉。從奧古斯丁到林肯總統,戴德生到馬丁路德.金,宋美齡到唐崇榮,還有好多宣教士,同有偉大的母親,愛他們如春風沐雨,人格比他們值得驕傲。藝人陶大偉去世前做見證說,“我藉著母親遺留給我的聖經,認識了上帝,並且受洗,正式成為一名基督徒。認識耶穌,是我一生最大的祝福。“真是感恩。
我的福氣,是父母在自己成長中的無私關愛。我家的孩子最有福氣的,就是有一個天天願意為他們禱告的母親。
思念我的母親,也想起她和自己兒時喜歡唱的歌 –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羅大佑說,“母親的懷中,是個藍藍的海洋”,的確,母愛象無限量的大海。
《大海啊,故鄉》是大陸作曲家王立平的作品,他當時是北京電影樂團的團長。1982年時,北影導演於洋,楊靜出了《大海在呼喚》這部電影,講中國和孟加拉國海員的生活的甜酸苦辣,主題歌就是這首。當時原唱是朱明瑛。到了次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鄭緒嵐就把這首歌唱紅了。這首歌詞曲都樸素真摯,平易親切。後來許多歌手也傳唱。當年水木年華的大陸歌手李健,在2008年的《寂寞星空.見歌》翻唱專輯裏,也將這首歌用吉他彈唱了一遍,清新而舒緩,歌聲帶我回憶童年時,鼓浪嶼海邊的濤聲。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
大海就是我故鄉,
海邊出生,海裏成長。
大海 啊大海 是我生長的地方;
海風吹 海浪湧 隨我飄流四方。
大海 啊大海 就像媽媽一樣;
走遍天涯海角 總在我的身旁。
以此紀念母愛,送給我的媽媽,祝她母親節快樂。
徑幽軒,夢歌人
2014-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