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静寡欲

清静寡欲

作者: 卢理湘 | 来源:发表于2024-11-18 09:44 被阅读0次

清静寡欲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老子想尔注》释曰:“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学道修道应做到无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体性。

     道以其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从无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回报或想得到什么,无欲以待万物。而人类社会,若亦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则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为此,《清静经》总结清静的要旨时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把清静之教义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

     道教的清静教义,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清静经》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意思是说:清是浊的源头,动是说明静寂的条件。而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人心清宁明静,静而精生,气足神明,生命的原动力得到宝藏和育养,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这种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关系和表现,也正是“道”之清静的完整表现,《清静经》说:“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人修大道,体行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道理,才合符清静之道意。教条式地理解清静,或把死寂静止看着是清静的意境是不能完全合符“道”意的。

     那么,怎样的修行才能进入真正的清静境界呢?《云笈七签》中说:“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真仙直指语录》中也说:“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其核心的法则就是少思而寡欲。然而,人生在世,名利声色不断挠得人们欲望滋生,浊动不已。但作为修道务道之士,就不能完全和俗世之人一样,而是要真思志道,做到少思寡欲。

     《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灾祸的发生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嗜欲。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要“寡欲”。所谓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财货的企求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不要有非分的念头和过分的奢求,嗜欲过重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复杂人际关系,成为社会恶害的根源。要以寡欲为行为准则、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 2019-02-17

    无论学仙学道,讲到养生全真之道,都以清心寡欲入手,而至于寂灭无为为究竟,正如《清静经》所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

  • 毛笔字每天三两幅,既学诗词又可练笔

    心清闻妙香 心中清静,就能闻到美妙的花香。心中清静,清心寡欲,自然就能体味到美好事物。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 无标题文章

    那就是要有一颗'清静心,清静心实际包括清心和静心,清心就是心无杂念,是对方向的简一,寡欲是首要的,守正是必"须的,...

  • 以后就叫我“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上发条的想想,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一个年轻人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复诊日,坐...

  • 庄子修心法8个字:心斋、坐忘、朝彻、见独

    心斋: 浮生逝如水,素心简言行。让自己清静无为,少思寡欲,抱朴守拙。内心无杂念了,与天地就能沟通、交流、感应,达到...

  • 庄子的养生八法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杰出的哲学家,他对人的精神、情操、养性、养心颇有研究,主张“少私、寡欲、清静、超然”的养生之道...

  • 明代120岁得道高人,长寿秘诀只有十个字

    要说历史上真正活得消遥自在的人,我推选庄子,他写得消遥,活得自在。 庄子的养生观点是:“少私、寡欲、清静”。这六个...

  • 2020-08-30

    心情很坏,很烦亦很糟!总有一种憋屈的感觉,想呐喊,想清静!婚后生活没把我折磨疯,短暂的主妇清贫清心寡欲的生活,晦暗...

  • 道教知识100问_每天两问(31)

    ★道教讲轮回吗? 道教讲“五道轮转”。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

  • 《玄门散识》文献卷☯《西升经》简介

    《西升经》成书于魏晋时期,假托老子为尹喜所说。该书主要阐述老子清静寡欲,守神养性,住世全生的思想。此书认为万物皆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静寡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tm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