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系列。
前言
关于这个系列,断断续续坚持已经三年有余了,渡过最初的爆发期之后,更新的节奏也是越来越慢,一来是需要分神的事情越来越多,二来这类话题本身就是厚积爆发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本人完全是野路子出生,未有诸多前辈大牛那样完整的相关知识体系架构(这也是导致本系列缺乏核心主线,整体结构形同散沙)。每每思念至此,不甚唏嘘。
好了,感慨到此为止,本次行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正如标题所示,此乃是笔者回顾当初凭借一己之力从彷徨和迷茫中走出来的整个历程,并结合之后几年的反思总结所得。
该方法的适用对象是那些曾经走过弯路,而现在决心进行改变,但限于前期的弯路导致目前境遇不大好,虽然一直在尝试改变但受困于所处环境很难去确认自己的改变是否正确?导致本就已经很艰难的改变之路更加难以坚持下去,屡败屡战而又屡战屡败。
本方法执行非常简单,而且不需要外人协助,特别适合那些性格比较孤僻或者自信心还比较弱的朋友。
为什么(Why)?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下为什么要观察自己?
首当其冲的理由当然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由此产生的迥异三观导致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个事物时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现。涉及到本文要讨论的话题,我们将这里的事物范围限定为"遇到的问题"。
其次任何份量比较大的成功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你将通向成功的路上花费很长的时间,而让人恐惧的是现在不仅这条路并不存在,甚至对于成功本身的定义都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共识。这不不仅仅 体现在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包括每个人自身在不同时间阶段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在通向心目中的成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对其的态度也会不同,而这些不同态度和抉择最终导致结局因人而异,没人希望成为失败者,但现实往往是成功者凤毛麟角,而失败者则如过江之鲫。所以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昭然若揭了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你在面对问题时候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你应该如何看待的这个感受?
关于以上灵魂三问:
- 第一个是让我们建立对于"问题"本身的正确看法。
- 在第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确保自身的行动能够跟上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觉察到真实的自己。
- 最后,在觉察到真实的自己之后,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真实的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来挨个面对上面这三兄弟:
如何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不论是观察身边的人或者是自己,我们都会发现人们对于"问题"的厌恶 —— "怎么能搞出这么多问题?",“ 领导非要搞这些不熟悉的领域,搞得现在一堆问题烦死人”,“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别人一次性就跑通过了,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一步一个坎?”等等。
"问题"肯定不能算是个好东西,但是正如《穷查理宝典》中引用的名人名言:“人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本身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正视"问题",至少做到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味的抵触和逃避是没有意义地,敷衍了事更是五十步笑百步。
真实自我?
人们总说要追求真实的自我,但往往人们最不了解的却恰恰是自身。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多少人完成了自己的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的失败恰巧反映出人们完全不了解真实的自己,即使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人们得出的却是自己意志力不足,天生就没有成功命的结论。
而"问题"给了我们认识真实自我的机会,人在面对顺境的时候很难思考自身有何缺点,但"问题"却恰恰相反,不论你愿意不愿意,思考方向正确与否,你都将被迫分出部分精力在自身问题的思考上,这会让你感到难受,但这确实是你进步的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同样是新知识的学习,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也很多,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也是想放弃至少是暂时缓缓的,但往往形势逼着你必须咬牙顶上,而且最终一般也真的就翻过去了;那么回想下日常生活中在面对那些类似想要放弃的场景时候,杂就是如此轻易就放弃了???记住工作中那种想要放弃的感觉(好好记下来留待之后慢慢品味,品味自己当初滋生出来的情绪,以及如何硬着头皮坚持下去的。。。一点点品味,那就是真实的自己,那就是你真实的想法;它是区别于你想象中的自己的(做年度计划的你),这就是你认识自己的好机会。
因此,知晓真实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观察自己遇到问题(尤其是那些难搞,自己想要退让的事情)时候的心路历程,注意这里说的是长期追踪;通过不断地记录自己对于同类事情的反映最终进行归纳总结进而真正了解自己 —— 了解自己在何处最容易放弃,了解自己因何坚持,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无法坚持?
以上可能比较模糊,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
- 健身时候的自我观察。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你可以刻意放缓推举时候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去一点点地感受自己身体的支撑以及心理层面的变化,据笔者自身经验,你的大脑里至少有两种声音 —— 一种让你赶紧放弃,一种则是让你作出上述决定的声音,通过仔细观察前者,并且多次切身感受,你会发现自己在遇到体力极限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了。这一点也是暗合了《自控力》里的论点。 - 产生孤独感的自我观察。
刻意观察自己在产生孤独感时候的心境变化和心理活动。你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孤独感的来源——是来自外界给你的暗示,还是自身的诉求?通过这样一点点地修炼让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所谓的"孤独"。 - 观察自己遇到屈辱的心境变化。
人们在遭受屈辱的时候,产生的大量负面情绪很可能会让大脑直接断线,进而理智退居二线,"蜥蜴脑"接管控制权,导致人们作出一些当时很痛快,但事后又追悔莫及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前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而观察自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后呢?
- 自身对比。例如面对同样问题(有新东西需要学习,但看着曲线比较陡峭,而且也是属于额外的工作),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例如学习某件东西,因为工作压力和自学下表现是非常不一样的,
- 自己与他人面对同一件事时候的感受对比。
如何看待真实的自己?
上面谈到了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也许这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真实的自己如此不堪,但人类天性就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对于上一小节最后得出的"真实自我",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自己观察品味,品味的次数越多,观察的细节越详尽,这样的训练越多,你就越能了解最真实的自己,进而了解人性,最终真正去掌控大脑,学会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不断找到绝境中的那条路。最终走向心目中的成功。
如何分辨问题的性质?
上面尝试解答了灵魂三问,但第一问中对于“问题"我们只强调了对其的态度,但是对于"问题"本身我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论述,本小节我们将尝试解答一个非常重要的疑问:"我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面对”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候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意志力不足等等,如果你周边环境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时候(比如家庭教育告诉你"你看人家谁谁谁多聪明,你怎么就这么蠢?"),这种自我怀疑还会被不断强化,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我们不进行那些理论陈诉,直接给出结论:“经典的二八原则依然生效,你所遇到的至少80%的问题以及面对它所产生的情绪都是普适的,在其他人(包括你所敬仰的那些大牛)身上也会出现,区别仅仅在于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些细节,而只是告诉你要坚持,要努力”。当然这并不是那些大牛他们心思不好,而是要解释这其中的细节是非常耗时且极有可能吃力不讨好的,多番权衡之下他所能给与你这个陌生人的往往就是一些你所认为的"鸡汤"或者"臭大街的车轱辘话"(其实你们两对其理解不一样)。
因此对于本小节提出的问题,我们其实更想陈诉的是:不要因为遇到的问题而陷入自我怀疑,勇敢得面对它,你所敬仰的前辈就是因为迈过了这些问题而成功的。笔者知道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这也确确实实是一个事实。至少请你在想要临阵退缩前回想几遍上面的这句话,逼着自己迈出第一步。
最后
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问题"泥沼,行进途中掉入其中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正确地看待问题,并从中认识真实的自我,以及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将是把控自身命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想要认清真实的自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观察自己,尤其是观察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候从生理到心理层面的各种表现。
最后,祝愿诸位历经多重挫折却依然怀揣一颗永不屈服的奋发之心,保持着旺盛战斗力,而又心存疑惑的朋友,你我虽然素未谋面,但笔者真诚希望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都会迎来曙光,不被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