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甫的大唐

杜甫的大唐

作者: 1164e755dd1b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18:41 被阅读17次

               一、草堂中诗人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想要品味一段历史,了解一位诗人,行走是最好的方式,他的味道,他的过去,他的一切情画都在你和我的眼前留恋。来到成都的第一天,我细细的在地图上寻找我的目标,只因为一个情怀,一点好奇,我的手指划过了青羊区,划过了锦里,最终留在了杜甫草堂四个印刷体上面。

  年少时,我也曾在学堂中诵读诗圣的诗歌,声嘶力竭的歌唱那位老人千古的情怀,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与他这么接近过。

我们所知的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这位与李白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伟大的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一生因安史之乱战乱颠沛流离,却在成都度过了一生中最平静的三年,这三年他为成都人,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诗篇,其中对我触感最深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一篇著名的诗篇。字句之间满怀深情,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诗歌中的气不仅仅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天下穷苦人的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也具有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大唐的诗人

时移世易,唐玄宗的大唐从旭日当空到落日余晖,曾带给诗人无限的骄傲,也带给诗人无尽的惋惜。

当安禄山起兵的号角声从边疆之地传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盛唐的皇帝仍旧沉睡在美人膝前,不知天下疾苦。诗人的盛唐梦也将被兵戈切得碎了。

当叛军一路长驱南下,攻陷盛世唐朝的腹心之地洛阳、长安的时候。诗人杜甫不幸被叛军截获,囚禁于长安半年,亲眼看着曾经大唐庄严的京城如今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他的盛唐梦也被战火燃尽,终于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诗人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的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他曾希望用自己的刀笔为明君打出一个盛世太平,也为自己曾经的盛唐之梦画上圆满的句号,然而他终究是还是失望的离开了。

乾元二年春,当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后,他终于知道大唐由盛而衰,中兴大唐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最终时移世易的岁月染白了诗人的双鬓,大唐的余晖让诗人生出了惆怅之心,杜甫一路展转走上艰难的蜀道,后来到了成都。

     秋风破屋、长夜沾湿,在唐朝中期的战乱中诗人的生命是痛苦,一路颠沛流离,满眼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色让其黯然泪下,夜夜难眠、泪湿枕席。         

  诗人明明有一腔报国热血,偏偏遇到了老来无力之身。住在草堂中邻村的群童竟然也来欺凌自己,偷走茅屋的茅草,他的生计维持的也是愈发的艰难。然而写下这首诗词的那位老人他不仅仅是一位独居隐士,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在命运车轮残酷的碾压下,他还是发出了惊天的吼声,告诉天下人自己心中的火仍旧未曾熄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诗吐出了诗圣的心怀,只希望自己有能力庇护天下如他一般的寒士,为国家保留一丝元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的思想早已根植在老人的心里,然而他的命运坎坷不公,一生所求终究无法达成,到了晚年依旧无法站在朝堂之上,为天下寒士修筑广厦千万间,站在舆图之前,为大唐的百姓谋划一个长久安定的天下。

   可是他只能选择在这里,在偏居一方的成都修筑了自己的草堂,静雅而又孤独,一个人的隐世而居,看上去似乎已经远离了尘世。可他的心却在诗歌中飞跃了川蜀剑阁险关,飞跃了关中八百里的秦川,时时刻刻牵挂着大唐的长安。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我们的诗人

   成都天边多阴云,雨丝飘飘洒洒,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小花径掩藏在花团锦簇之间通向未知的草堂深处,翠绿的竹叶映着雨丝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清澈见底的浣花溪的横穿幽林伴着游人的脚步声潺潺而流,黑白相间的古雅亭台楼榭临水而立,潺潺溪流伴随着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展示着来自山水书画中的美。

  那位在这里曾经发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老先生是一位盛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跟随盛唐的辉煌与黯然一起波折坎坷。

   他是一位爱国者,他的青铜塑像就那么傲然的立在堂中,他的魂灵就那么孤独的站在我的眼前,他的诗句就那么清朗有力的回荡在我的耳边。仰着头,望着那双忧愁的眼睛,他传颂千古的爱国情怀早已经随着那一句句,一首首的耳熟能详的诗歌根植在中国人的心中。

   可是他终究是诗人杜甫,这样的世界不属于他,他的世界总是充满了诗意,充满坎坷不平,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回荡在他不甘于平淡的灵魂中。

  淅淅沥沥的雨丝中,袅袅的茶香中,我的故事在这一刻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与诗圣的魂灵一起守着这座天府之城。穿越千年的哀愁,脚步慢行,让心和脚步一路相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的大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ah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