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 密马2015!
密马,我们2016再见!
这是在去年2015密西沙加马拉松最后,我给自己的“预言”。去年由于冬季训练的冒进而受伤,最后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了今年要卷土重来的豪情。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最终我的确回到了密马的跑道,可阴差阳错的第一回到了一次兔子(马拉松赛事中的配速跑者)。
训练
去年在芝加哥马拉松上喜忧参半,忧的是以3:37完赛,比预期3:35的成绩慢了两分钟;喜的是,毕竟到芝马的赛道上露过脸,正式开启了大满贯的征程。从那以后,心里就琢磨暗自确定2016年春季密马目标3:20。心里明白这个目标有点高,不过不试试怎么知道的,最多也就是再跑崩呗。为了给自己一些更大的挑战,我其实是按照3:15的目标来制定计划,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内心总有侥幸,心想即便比3:15慢3分钟,也比3:20来的强,或者最起码能达到3:20的目标。在未开始训练,就打下了后面过度训练的隐患。
15年圣诞假期,一阵胡吃海喝后,从1月11日开始正式16周的FIRST320(315)训练。在经历了8个星期以后,就开始尝到苦头,到了2月底,感觉是极度疲惫,后来微信群里有人贴了一段过度训练
的10几条症状,恍然大悟,自己中招了 - 静止心率高、情绪低落、厌跑、睡眠质量极差,一条不差的在自己身上得到验证,甚至每个星期一要开始跑Interval之前,心里就会莫名的心慌。不过有趣的是,心慌的是Interval,每次倒都能完成,即便是在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倒是以前比较轻松的LSD周末的长距离跑坚持不下来,连续3个星期每次都是在18公里处放弃。
辣椒半马 + MAF180 + ATB + 10k race
休息了1个多星期,按捺不住,又去参加了一个Burlington 辣椒半马 Chilly Half,前半程没有压住,过了13公里后,就又出现恶心、厌跑的症状,最后半走半跑的完赛。跑完以后,已经知道今年密马3:20目标泡汤,当务之急是休息和调整,这样一来 倒也坦然。
于是就采取 多跑 群中一直看到有人推荐MAF180
,以低心率有氧的方式进行训练,正好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来试试,一来作为过度训练的恢复,二来也想体验一下这个MAF180的方式。开始没多久,就是儿子的春假,正好带着全家去美国度假了一个星期,每天胡吃海喝,外加MAF180。回来以后,终于以低心率跑了一个30k,过度训练的症状也开始逐渐消退。
随后又赶上了本地区附近最大的路跑赛事Around The Bay 30k。既然没有目标,就随着多跑的众多跑友,顺便还体验了一下给跑友当私兔的感受,感到了一些回归初心
,从而下定决心在本次密马上第一次当一回3:50的公兔。
在密马开赛前的一个星期,是当地小镇最大规模的赛事 - Brantford Rotary Classic run。既然在密马中无法冲击PB(个人的最好成绩),就想利用这次比赛来做个测试。按照全马3:30折算成10公里的话,要45分钟完成,即每公里4分半的配速。最后稍微慢了20秒,以45:25完赛,虽然略有失望,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密马 首兔 - so it begins
赛前
这是比赛路线图的,前半程略有下坡,最艰苦的后半程却恰恰有几个上坡,今年运气差,又是顶风又是雨。多跑群中有不少是要冲击PB甚至BQ(达标波士顿),因此开赛前48小时,几乎每小时都有人要刷新一下天气预报,也算是跑马前的一个奇怪的惯例了吧。

比赛当天,照例,提前3个小时起床,排空 换洗,照例,出门搭上多跑队友的车,又去Hamilton接上另一位跑友,照例 去Tim Hortons点了我的惯例,一个Bagel,两勺花生酱,一杯large double,加上家里带的一个香蕉一个桔子,按时在2个小时前吃完。
照例,每次大赛前,多跑的成员要举行合影。这次有60多人参加,还有部分参见了同一天举行的
多伦多好生活马拉松
赛事,分流了一些。60多人拍照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协调每个人好换衣服、寄存东西、排队上厕所排空的时间。。。。。。照例,各种照相机、手机、各个方向、各种笑脸后,匆匆的跨上了赛道。第一次当兔子,心情还是有些激动。走到起跑线,周围也陆续簇拥了打算跟跑的选手,有一搭 没一搭的聊天。

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下面我身后的两位美女,黑衣和橙色的,到最后也开始掉速,不过最终她们比我晚了2分钟,还是BQ了,真为她们感到高兴。
这个时候,我的呼吸也加重,腿也越来越沉。这个42公里真心不容易啊,即便当兔子,有20分钟的余量,到了最后10公里,还是一样的疲惫,需要
思考人生
。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陆续又追上一些前面的,然后跟在我后面。赛道开始曲折,雨大了起来,风也大了起来,呼吸更加粗大,大腿更加沉重。作为兔子如此,身边的人就更可想而知。每公里我还是在报着时间,每过几公里停下来高声为身边人呐喊。

教训
为了迎接下一个赛季,当然也要总结一下今年冬训的教训:
- 训练要更加科学合理 - 由于游泳是我的短板,而我操之过急,方法不当,导致了只是作为恢复的交叉训练的游泳,最后练成了无氧训练,而直接导致了过度训练。
- 去年的冬训效果也不佳,导致去年密马前的受伤。看来冬季训练,要多花心思。
- 经历了2个赛季的FIRST训练,长距离的短板开始呈现,下个赛季,需要换一种训练体系。
再见, 密马2016!
密马,我们2017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