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围的人都有男朋友了,让我看看表白墙上有没有合适的小哥哥!”
小颜百无聊赖得翻着自己学校的表白墙,看着墙上清一色的“找对象”投稿,她也开始给自己物色起来。
其实当她认真在表白墙上翻找的那一刻起,真正的爱情也许已经不属于她了。
有些人在墙上分享自己甜甜的爱情,有些人在墙上表白自己喜欢的人,也有一些失物招领之类的消息也无可厚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白墙俨然成了一个相亲平台。
男生要180+的,阳光的,不胖的,衣品好的,多金的,最好还要有个有趣的灵魂,能把自己逗的天天咯咯笑的。
女生不能胖不能矮,会化妆,学习好,情商高,要温柔,最好还能软萌软萌的嘤嘤嘤。
看到这些深觉讽刺。人们说,深爱之人藏心不挂嘴,久念之人在梦不在眼。当爱情有了种种条件,还是爱情吗?
这是饭吃多了还是证都考完了?无数个标准立在眼前还想试图找到真爱,多新鲜呐。
你说,我们是成年人了,要现实一些。
可成年人的世界目的性太强了,有事就直接进入主题,解决了连结束语都没空说,好像总在赶时间。
仿佛对着每一个异性,观察对方是否符合自己手中清单的种种要求。身高外貌学历都符合了,好了,拍板定了,你有资格和我谈恋爱了,咱们开始吧。
太讽刺了。
有趣的灵魂与好看的皮囊共存的人又有多少,死磕这些条件的人们又真的能够配上两者共存的人吗?
优秀之人只会和优秀之人在一起。而优秀的定义,不是外表。
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在温暖的小窝中吃的一顿晚饭,不是在世俗中物色外表精致之人时的冲动。
胖胖的男孩子可以照顾你生理期而忙上忙下,瘦瘦矮矮的女孩子可以给你做精致的水果便当。爱一个人,不看外在,看内里。
爱情如果增加了“模样”的条件,那一定会有所残缺。
大学表白墙式相亲:这到底是不是爱情?
02
如今的快节奏,改变的不仅是时代,还有年轻人的爱情观。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表白墙式相亲。
其中有一个简短的答案:
一群以为爱情伸手可得却尚未得到的孩子,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已。
“宿舍就我一个人单身了,我要找对象!”
表白墙快速配对,尽早脱离单身苦海,是年轻人特别钟意的方法。
可无疑也是一种盲目从众不加思考的畸形恋爱观!
爱情是种牵挂,可以随时发生,也可以随时结束,但爱情不是随众,也不是为自己妥协。
大多数人总会进入一个怪圈。
身边的人都买了房子,我也要买。
身边的人都辞职,我也要辞职。
身边的人都恋爱,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能继续单身下去?
于是便有了惶惶恐恐四处寻找逮住一个算一个的心态。为了和宿舍融为一体,为了自己也可以得到说陪女朋友的某种自豪感而背离爱情的初衷。
这种爱情快乐一时,就会幸福一世吗?
又或者,这还能称为爱情吗?别黑爱情了,爱情不背这个锅。
03
我有一个姐姐,今年30岁,刚刚结婚。
人们问她为什么这么晚结婚,她都会戏谑的开句玩笑:“男女比例失调太严重,以前我遇不到男生呗。”
其实在大学追她的男孩子不少,但她全都礼貌拒绝,久而久之,男孩子也就不再有所动作。大学四年下来,她成了她们宿舍里唯一的单身狗。
她把所有时间用在学画画,读书,兼职,旅行,运动,健身,学习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这四年里,我没有遇到让我有心动感觉的人,那我何必刻意去追求恋爱呢?过正常的生活,多爱自己,多出去走走,会遇见很多人。比如他。”她指了指自己的老公。
在她28岁时,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某次旅行中遇见了他。
所以在大学生活中,若是还未遇见对的人,根本不必慌张,把目光转向自己,提高自己的格局,在更高的格局中遇见更好的人。
整天浑浑噩噩想着找对象,一天在表白墙上发80条“征婚”的人,咱们用十二指肠想想,这能是优秀的人吗?
04
爱情是无意间到来的礼物。
如果爱情迟迟未来,请不要着急,要相信自己会被爱且一定会被爱着。前提是你要狠狠爱自己。
不需要有什么计划或攻略,更不需要筛选什么表白墙的资源。
张爱玲说:“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轮廓,总有人恰巧符合。而在遇到之前,你不用刻意迎合谁,等着被对的人发现就好。”
以前的自己总觉得这句话中充满被动与不确定性,可当自己足够优秀之时,这句话竟然变得无比贴切。
爱情,是不需要表白墙作为载体来寻找的。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再清楚不过了。
长情的你呀,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故事,让无数黯然神伤的人再次相信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