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1.2:孝弟为仁之本的深远意涵

《论语》1.2:孝弟为仁之本的深远意涵

作者: 尘徽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08:30 被阅读0次

原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强调,“孝弟”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它不仅仅是对父母和兄长的尊敬与顺从,更是一种内在的德行修养。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庭中做到孝弟,那么他在社会中也很难会去冒犯上级或作乱。这是因为孝弟之心能够培养出一种内在的秩序感和敬畏心,使人自然而然地遵循社会规范。

《朱子语类》中进一步阐释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朱熹认为,“本”是指事物的根本原理或原则,而“道”则是这些原理或原则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君子致力于抓住事物的根本,一旦根本确立了,那么道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在这里,“孝弟”被视为“仁”的根本,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庭中做到孝弟,那么他就已经具备了“仁”的基本德行。

孝弟作为儒家伦理的基石,不仅关乎家庭和谐,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庭中培养出孝弟之心,那么他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也更容易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同时,“君子务本”的思想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君子则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根本原理或原则。这样做不仅能够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够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最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更是让我对“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一种最高的德行境界,它包含了各种美好的品质和行为。而孝弟作为“仁”的根本,则是我们通往这一境界的起点和基石。只有做到了孝弟,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仁”的其他方面。

总之,《论语》的这一章节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孝弟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地位,还为我们指明了通往“仁”的境界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孝弟之心,我们可以更好地修养自己的德行,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 【论语导读】1.2 孝悌为仁之本

    【论语导读】1.2 孝悌为仁之本 在《论语》学而第一篇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 读《论语》•孝弟为仁之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 孝弟为仁之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 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有子提出孝弟致仁,是君子长生之 ...

  • 最近在读《论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仁”。譬如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孝的本质

    《论语·学而》篇有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是孔子构建的儒学体系的根基,而“孝...

  • 庄子:“孝”不是“仁之本”,至仁无亲

    相信你一定读过《论语》,里面写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看来在儒家思想里认为”孝顺,是仁的根本“。 但是,...

  • 《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学而篇第一02读书笔记

    论语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记录 ...

  • 君子务本 孝弟为仁——《论语·学而第一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2:孝弟为仁之本的深远意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ql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