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么地干事情效率都很低,比如参加完某专项讨论座谈会,出个纪要也没有原先那么痛快利索了;写个简书日更磨磨蹭蹭,碎碎时间累起来也要一个多小时,留个评也没有以前那样随口就来,总觉得既然要写、要评都不能马马虎虎,即使督促自己在预想的时间内写出来了,却也不那么满意,感觉不是重点没抓住,就是用词不达意。不是股市有个词叫“复盘”吗,在此我借这个意也总结一下最近的工作情绪状态,争取在放假前修筑好自己的“加油站”,过节后启动一下自我“新起点”。
复盘嘛,感觉最应该的是先找出最近效率低的原因,有的放矢。
不可否认,自认为本身不是那么磨磨叽叽的人,但谁能保证自己总是一成不变的呢,我自己感觉人随着年龄增长,年轻时的锐气被逐渐被拖沓磨钝,思维相对不如以前敏捷了,而且自我检查督促放松了,根源大概是时势发展快,紧跟有点累,就自我降低准则,反正我要复盘的几项具体内容也没有什么严格标准,这样以来就容易犯文字冗赘不精炼的毛病。
另外可能也是正业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太久,感觉自己无论完成那项文字工作基本有了模式和套路,顶头上司也习惯了我的特点,一般都能交代过去,即使提一点小建议我个感觉亦不及至错位,更不会有大的偏差。当然下笔前还是不能马虎的,捋出要点,其他就是靠枝叶完善美化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即人的行为不得不承认总受思想支配,前面复盘了工作方面的事情,接下来我想说说因为内在的松驰原因,连做家务搞卫生的节凑都慢下来了,就觉得反正有几天假期,又没有打算去远点地方出游,那就没必要着着急急逼自己。
印象中过节期间哪里人都多的出奇,凑这个热闹无非就是花钱负累找罪受,要真的感觉疲累需要散散心什么的,可以错开放假期间,利用年假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惬意游应该更好些。
这么想想就多少有点小小的人生体验“谁都不是铁打的,需要张弛有度,若一个劲地给自己加码,总会有一天不经意间崩塌,想再修复起来没那么容易。
曾经在简友的文章中读到关于精与粗、慢与快、进与退等做事和行为中的辩证关系认知处理,的确很受用,不是早有人说过“欲速则不达”吗?反倒是家踏实地,稳一点、慢一点、对任何事情从完成和完美的角度上相互照应提携着螺旋前进,争取筑建起来的个人业绩触点经得起风雨不塌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