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特别容易“上瘾”,跟身边的朋友沟通了下发现她们也会这样。
比如说:追某部电视连续剧,从第1集开始看,一集接一集地看(偶尔也会快进)不看到最后一集绝不罢休,每天可以看20至30集;在手机上刷视频,从晚上10点,可以刷到凌晨2点甚至更晚;再比如说玩游戏,有时候玩起来就没完没了,想着这一把结束了就不玩了,结果下一把结束了又这么跟自己说一遍……
为什么会上瘾呢?
1、手机等往往容易“启动”。
玩手机,随手抓起来就玩;看电视,电视机遥控就在身边,也几乎是随手就能抓起来抓的东西。要是阅读的话,启动起来就不是那么快了,比如书基本上放在书架上,甚至长期不看藏在柜子深处,用起来真的不那么方便,而且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能太吵,桌子不能太乱,自己还能还能静下心来,而且相对需要整块的时间(至少也得30分钟)。
2、未完成的紧张感。
任何剧的剪辑都非常讲究,每一集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戛然而止,这就和评书或章回体小说一样,每一回的结尾讲到关键时刻总是来这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下一回通常翻一页就能得到,或者只需要用遥控器或手指点一就可以就能看到,通常情况下会追着看下一集,然后再下一集。
3、即时回报引起的成就感。
比如说网络游戏,往往会通常是打怪、攒经验升级,然后可以解锁更多的地图或剧情任务等,使玩家能得到即时回报,有成就感,很容易上瘾。阅读的回报就不那么直观,像是阅读,运动则对应着延时满足。
4、迅速吸睛+算法推荐。
好多短视频都是15秒至1分钟,太长了就叫中视频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15秒刚好是让人形成片刻印记的时间段,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再看一遍,或者看下一条。短视频都非常吸睛,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多种全方位模式,一段一段最精彩部分的连结,能让人看得停不下来。根据算法,不断调整推送方向,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
5、过度压抑导致的报复性放纵。
好多戒烟的人都有这种经历,坚持好多天不吸烟,有一天别人递了一支烟导致复吸,之后抽的更勤了。还有就是减肥,坚持好多天只吃一点点,但在特定的场合会暴饮暴食,导致反弹。
6、见识及认知问题。
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经历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各自的见识和认知也不同。就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从小就会用电脑打字查资料,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工具;但有的人之前从来就没有见过电脑,所以会玩电脑上瘾,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玩具。
上瘾行为怎么改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坏习惯就是一只猫,你想把它扔下楼,动静越大,它就抓得越紧。
而在每一级楼梯上都放一颗猫粮,小猫就会自己走下楼梯。
成瘾行为的戒断也是如此,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心理学上,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被称为“微习惯”。
《微习惯》的作者Stephen Guise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你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就是它的大幅缩减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为1个,把“每天写3000个字”缩减成每天写50个字。
无论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是改掉坏习惯,都可以用“微习惯”达成。
当我们定的目标大到让我们心生畏惧时,不管这件事的意义有多重大,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排斥感,甚至完全失去斗志。
因此,消除抵触情绪是我们戒除成瘾行为的第一步。
而微习惯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相对于常规的习惯,微习惯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可以达成,而每次达成后,我们都会获得正面反馈,增加坚持的动力。
2、微习惯给了我们自由感。
我们天生不喜欢被束缚,当我们被庞大的目标束缚住时,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微习惯却并非如此,你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一天的任务,甚至是在临睡前才想起还没有做俯卧撑,于是立刻趴在床上做1个俯卧撑!小目标达成了,你就幸福地进入梦乡!
3、微习惯摆脱了动力短板的限制。
当我们制定计划时 ,通常按照自己的最佳状态确定任务量,但是想要每天保持最好非常困难,一旦失败,我们就会感觉到强烈的挫败感,让目标变成泡影。但微习惯可以让你根据自身的状态决定当天的任务强度,避免挫败感。
你有成瘾的行为吗?一起来改变吧!
自律
学会放下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