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珊珊来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4:25 被阅读6次
011c5957ccf3600000012e7e580a70.jpg@3000w_1l_2o_100sh.jpg

茶,微苦、回甘、生津,由淡至浓再到清浅,勾勒出生命的从容轨迹。饱含哲理的人生总是和茶一脉相连,酸甜苦辣后,风云变幻终将回归宁静本真。

痴迷一缕茶香,它能安神,能静心,能把紧巴巴的光阴,无限舒展开。泡茶,往壶中注入开水,洗去尘沙后,茶叶呈现出最原始的纯净状态。再次加入开水,浸泡片刻,水与叶完美交融,干瘪的茶叶在壶中缓缓舒展开来,这样的舒展,无异于又一次的盛开,并且比日光下的盛开多了份温润、丰盛。无色的水染上淡淡的绿意,那些原本干枯的茶叶变得柔软甚至透明,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动,起起浮浮,没过多久,全部沉落壶底,静默无声,像利剑回鞘,隐藏万千气象。

至此,可观,茶烟袅袅,嫩绿碧汤,茶中有绿意,悠然见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滋润身心。

品茶犹似品心。喜欢茶,更喜欢其附带的笃厚文化。传说中,老子的一位信徒发现了茶,在函谷关口第一次奉茶给老子。穿过历史莽莽风烟,茶文化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在古老的中华土地上生生不息,融入了禅及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真谛。

茶如人生,宁静致远是至高境界。大文豪苏轼曾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讲得便是:心静了才能体悟自然界里的动,心空了才能化万境入我心。他深谙茶道,硬是把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化作清风明月、清茶一杯。

“客至何妨煮茗候,诗清却为饮茶多。”诗与茶的关系谁能说得清呢?又或许茶香中那一点苦涩,便是诗的味了。比如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时,还赋了一首《临江仙》,末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你道这是写实吗,细心的人分明从中听到一阕灵魂的清响啊。徜徉在诗句里我默默地想,此等人物,即便隐退江湖,“寄余生”的小舟上,也定是少不了一碗清茶,那茶即便不名贵,也因着余生相伴,让人心生温暖。

古往今来,人间百态,多少人为名、为利所累,而“清欢”,终成智者历经享乐、饱尝苦难之后的洒脱与升华。功名利禄,纷纷扰扰,不如一盏清茶,哪比人间清欢。春有百花秋望月,一壶涤荡了万丈红尘的清茶,让时间静泊,在袅袅的茶韵中呼吸着澄明之幽,心境也从“静”渐渐转换成了“净”,这三杯两盏之间,怎一个“淡”字了得?

静静合上这阙《临江仙》,茶无声。宁静是茶的内在声音。

谁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今夜,我只问茶,问东坡茶,问一杯茶的温度,是否足以慰藉一生的漂泊?

最豁达的一壶茶,是东坡先生用文字煮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岁月用胸襟气度把生活熬成了一碗淡泊的茶。

古代有高僧曾说过:“生死到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翻译成我们的大白话就是,临死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该喝茶时喝茶,该吃饭时吃饭,而这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一种生活状态。

做人也当有喝茶的心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求的不过是一份能无愧于手中这杯清茶的淡然。

茶香常伴,尘埃不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味是清欢

  • 心迹(八)

    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喜欢苏轼词里的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今天翻看林清玄老师的那本《人间最美是清欢》...

  •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买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搁置在书架里,已经...

  • 看完这个故事,所有人都明白爱情了,能做的就是真爱!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说,“人间最美是清欢”;“有味”和“最美”,意思大同小异,主要是在“清欢”。所谓...

  • 清欢蒜

    清欢蒜 用清欢形容蒜,似乎不大妥当。但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所爱的人间有味、人间至味就是蒜。故戏称为“清欢蒜...

  • 一日一书

    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17-07-22

    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19-12-02

    人间有味是清欢

  • 摘抄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

  •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完梁实秋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亦如梁实秋先生美学五部曲的书名,闲暇处才是生活,人间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f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