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生命之书》三月十一日“执著就是一种逃避”。
作者提出“请觉察你心中的局限,你会发现你会间接地透过比较来认识它”,和什么比较?“比较”作为大脑思维模式的一种,时刻在进行。头脸搜集了既定的信息做为好坏对错的标准,然后将当下的发生、所遇到的人事物做了比较。
例如,昨天孩子叫我起床,我头脑里立即把起床时间做比较,比前天起早了,起那么早干嘛?我感觉没睡够。一连串的思想带动起情绪:这孩子打扰我休息、我连自己的起床时间都不能作主…..
执着于自己的标准就会产生冲突,事实上后来发现起床时间合适,有足够时间吃早餐,不慌不忙下楼,找小伙伴一起坐观光车出门玩。
执着是想要获得安全感,以逃避未知的恐惧吗?
请觉察你心中的局限,你会发现你会间接地透过比较来认识它。但是你不能把心中的局限变成一种抽象的东西,因为这只是头脑的理解罢了,你必须真的去觉知心中的冲突。当外来的挑战和心中的反应无法调和时,冲突就产生了,这份冲突就是局限的产物。局限指的是心中的执著:执著于工作、传统、财物、人及概念,等等。若是没有执著,还会有局限吗?当然不会有了。所以我们要问的是,人为什么会执著?譬如认同于自己国家,会生起一种重要感;认同于工作,也会有一种重要感。我们会把家庭或财物都当成自己。我们所执著的对象变成了一种逃避空虚的工具。执著就是一种逃避,而逃避又会强化心中的局限。——克里希那穆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