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果希望自家小孩长成"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有一个英国报道,双胞胎被抱错,命运被改写像电视剧剧情一样,两边的家庭都不太富裕。
但其中一个家庭,爸爸是努力乐观的实干派,他说他坚信:"如果你向世界奉献了全部努力,自然会得到好报。"
他养大的两个孩子,成了工程师和会计。
而另外一个家庭的爸爸是得过且过爱说大话,采访时甚至还说:"喝酒才能解忧,别人对你的馈赠都是不怀好意"
他养大的两个小孩都没有高中毕业,跟他一样是屠夫。
看完新闻,不得不感概: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这里的拼爹,不只是金钱、地位、资源的世袭,而是观念。
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事方式的习得!
别人家的谁谁谁,这让我想到了另一种故事:
从小学到大学,身边总有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小说还是严肃书本,甚至工具书看得津津有味。
爸妈总会说:"你看看别人家的谁谁谁,爱看书,成绩好云云。"
但谁也不会思考背后原因:为什么别人家的谁谁谁就爱看书呢?
直到最近问一个爱看书的朋友,他是怎么培养起看书习惯?
他说爸爸做生意,喜欢历史,妈妈是老师,也爱看文学。
从小到大,忙完工作,爸妈也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每周跟他一起看书。对他来说,看书就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
现在回想起来,特别触动。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一招打通经脉的技巧而是一段润物无声的改变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任由改变自然发生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拼观念才是真正的拼爹!
精英依然精英,穷人依然穷人,想起英国的一个纪录片《56UP》,导演在英国随机选了20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7岁小孩,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14岁...一直到56岁。
在电影里,60年一晃而过,走到后来,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这就让人非常难受。
电影的结局是尖锐的、令人不喜,戳破鸡汤、励志、幻想的薄衣,不由分说地,扎到眼前来告诉我们:
其实除了硬实力的分配不均,比如金钱、权力资源。更关键的是软实力的高低不一,比如观念、思维方式。
纪录片《56UP》里,有些人的思维方式是,自由、野心、从容、自律与不屈不挠。而这部分人更容易成功,并把观念教给下一代,而另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变得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
他们可能失败过而不小心也把这些方式带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你说家风重要吗?
天才几乎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抑或一个恶心的人,它很大一部分的因果在父母,爸妈常常争吵,小孩会更容易自卑易怒,爸妈对孩子的错误惩罚严厉,孩子会更容易学会撒谎保护自己。
...
父母无知,会无意识控制甚至摧残了孩子,以恶的方式传递恶,以愚蠢的方式传递愚蠢。
父母是开明的,就会给孩子尊重和自由,不强迫。
发现他的优点,欣赏他的特质,这样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
你们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