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错过了很多东西,仿佛自己不曾真的在当下活过,又仿佛自己回到过去就不会错过一样,一面是对过去的悔恨,一面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迷茫,夹在当中好不难受,唯有鼓起勇气一次次的激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让自己不至于陷入一种悲观的自卑、焦虑情绪中。
但仔细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状态对自己来说是善良的,一件事情做不好,我可以责怪自己一无是处,责怪自己以前没有这么努力,也就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因为我一无是处,所以我把事情搞砸了,而如果我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以前很努力,我就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然后抱着这种如果的心态活在幻想中,但真实的情况是,即使以前很努力,也做够了很多的准备,但依然会有可能搞砸。
保持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自己”是对人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善”,也就是说“有好处”。这种好处就是可以把原因归到外部,然后活在一个假想的虚幻的完美世界里。
要破解这种思维,第一步当然是分辨自己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这种状态,第二步在即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情况下有哪些事情值得做,并且做了之后有可能会发生转变,而不是停留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的那一刻。最后一步整理那些最后能够发生转变的行为或想法,下一次遇到的时候用上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