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带歌词的音乐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
旅游,下棋,喜剧等等没有具像之累,都有抽象之美,抽象,来自柏拉图的理型说,理型即中国文化的道
与心灵共振,产生伽马波
古人诗歌讲究格律,体现音乐之美,中外皆是如此
木心,王国维,叔本华,尼采皆是如此,怪不得他们的文章让人痴狂!
以下来自熊逸书院35.5
近体诗特别重视格律。所谓格律,顾名思义,就是格式和音律。格式很简单,每句七个字,这就属于格式。音律要复杂一些,古人把汉字的音调分为平、仄两类,凡是平直的发音,比如“啊——”,还有向上扬的发音,比如“谁”,都叫平声字,凡是往下压的发音,比如“我”、“去”,都叫仄声字。唐朝人的口音当然和今天的普通话不一样,他们的四声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四声,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清晰的平仄概念,就可以有意识地来调整诗歌的音色美了。简单讲,就是让诗歌读起来更好听。
最核心的平仄规则就是:平声字和仄声字要有交替,有错落,这样的话,诗歌读起来就会特别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所谓抑扬顿挫,“抑”就是仄声,“扬”就是平声。英文诗里有所谓抑扬格、扬抑格等等,英文虽然没有声调,但有重音和轻音,所以用重音和轻音的关系来形成平仄关系。
之美,我们既要会欣赏李白、杜甫,也要会欣赏姚合、贾岛,既要懂“骏马秋风冀北”的壮美,也要懂“杏花春雨江南”的柔美,甚至纸醉金迷的浮华之美,视人命如草芥的霸道之美……但要学习写诗,目标就必须很具体,态度就必须很“端正”,所谓“风格即人”,你的风格一旦定型了,往往就会跟你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