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文/图

在青岛,500多平方公里的崂山区域,最美的景色自然是崂山东麓沿海的一串儿小渔村。青山村,黄山村、长岭村、返岭村、雕龙嘴村……它们依偎在曲曲折折的一个个海湾里,面朝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海浪,背靠巨大的绿色天际屏障,石峰堆叠,敦实厚重,那就算是小渔村的靠山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村自古以来自然是靠海里的鱼和山上的石为生,如今不容许采石了,近海海里的海货也快捕捞殆尽,好在开始种茶了,好在人们开始旅游了,于是,渔村的每一寸土壤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崂山茶。


陪北京的老友进山游玩,从仰口一路过来,看到长岭村的茶田最多,平缓的山坡上几乎全是茶田。停车向茶田走去,摘一片茶叶放进嘴里,清香微甜。茶园里遇到采茶的妇女,她们坐在小马扎上低头挑选着采摘茶叶,春茶已经是尾声了。虽说现在早已入夏,但北方崂山上的茶叶还算是春茶。


长岭村不仅茶田多,而且村里的环境也整洁开阔,尤其是农宅,极具特色,山坡上一幢幢三层的小楼,石头墙,尖屋顶,红瓦小圆窗,颇有欧式风情。问一下村民,原来是几家一起合建的,成为连在一起的一幢楼。
有的民居是二层石头房,虽说比较旧了,但是很干净,渔网整整齐齐地铺晒在巷子里,告诉你这里是渔村。




靠海的民居也是一排排的面海而立,一般是三层或者二层的。


村庄家家户户种茶,当然家家户户也卖茶了,我们来到一个炒茶厂,看看真正的崂山茶的制作现场。简易的车间,就是一间屋子,收购鲜茶叶,加工,销售,都在这里了。



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品茶买茶了,我们就在车间现场冲了一壶崂山绿,开喝了。“崂山水泡崂山茶才是正宗”——崂山人都这么自豪地介绍,今天喝得是真正的崂山茶。
几泡过后,北京的客人都不想买了,原因在味道,他们的舌尖被许多名茶滋润过,崂山茶就如同不入流的“小角色”了。


确实如此,崂山茶不是名门闺秀,那需要岁月的积淀与历史的传承,崂山茶太稚嫩了,从种植到炒制都是新手,自然是谈不上大家风范,连闺秀也不算,最多就算是个青涩少女吧。像是没熟透的山杏,喝起来涩涩的,有些尖尖的苦味,不柔不绵不回甘,倒有一股子冲冲的不成熟的感觉。
谈起茶的类别,我感觉颇似人的分类。白茶自然晾晒,求一个“纯”字,好像婴儿一般,茶汤就淡到纯白,味道也是淡淡的“阳光味”。绿茶就像少男少女,清冽甘甜,不仅喝茶还要观叶,赏心悦目。而红茶系列依据发酵程度,茶的品类也最多,红茶无疑就是成年人了,格调各异、品味独特,风格极为鲜明,乌龙茶的浓郁甚至有辛辣的感觉、大红袍的碳烤味……还有发酵程度更高的黑茶系列,有时候在普洱茶的树皮味道中,你仿佛真的喝出了岁月的痕迹。


崂山茶真的还没有长大,她就像一个乡村的小姑娘,还需要精心培养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给朋友们送点崂山茶,毕竟这是生长在山海之间的纯净的土茶,特色鲜明,世间罕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