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八经济学史(2)

简八经济学史(2)

作者: sydneywhatever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20:44 被阅读36次

上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让斯密获得直接名誉的是在国富论前17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国富论》中斯密说

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法正义的法律,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道德情操论》里,斯密认为

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国富论》从利己福泽社会角度出发,《道德情操论》则是满篇谆谆善诱地利他主义,两篇著作观点看似矛盾,和斯密的教学生涯有关。牛津毕业后,斯密做了数十年的大学教师,主要讲授的是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包括神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道德情操论》便是这些年的教学成果 (讲义)。

斯密做的第二件矛盾的事情,是去了他在国富论中抨击的限制经济自由的国家机构——海关任职,成为了一名经济管制者,上任后发现自己穿的大部分衣服是通过非法走私途径进入英国的,就把这些衣服全烧光了。行为和内心如此不一致,其中原因并不得知。

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斯密在去世前几周把所有未出版的书稿全部销毁,只留下已出版的两本。著作不在多,两本足矣。2007年发行新版英镑,20英镑背面便是斯密的头像,他成为被人们放在兜里、用来交易的经济学家。

20英镑的背面人物 亚当斯密(英镑的正面都是伊丽莎白女王)

古典经济学既然成派,也必然不会只有斯密一人,古典派继承人是一对好基友和一对父子。

好基友是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李嘉图的主要观点比较优势原理在前文提过,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观点在当时(1798年)听上去很有道理:人口以指数级增长,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以算术级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长远看来人们将陷入贫穷、战争和饥荒。

本着这样的观点,马尔萨斯反对英国的《济贫法案》救济低收入人群,社会资源不足以一直养着穷人,本来是物竞天择的社会,现在给穷人以救济,他们既不积极投身生产,又生育出更多的贫困人口,加剧恶性循环。但任由穷人饿死也太不人道了,所以要确保“济贫院”的伙食非常差,要么你愿意主动去劳动来改善伙食,要么懒到癌的只能苟延残喘完全没心思生育子女。

现在看来,马尔萨斯关于人口的原理站不住脚,他并没有看到科技的发展会使得物质大为丰富,更没有料想现今一胎甚至丁克的人有这么多,有些国家还需要鼓励生育。但时间往前推数十年,中国从建国时的鼓励生育到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再到前几年的开放二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被唾骂侵犯人权到被拾起奉为真理又跌下神塔,理论正确与否要看适用范围。

古典学派另一对继承人是穆勒父子,老穆勒是李嘉图的朋友,可能是耳濡目染,小穆勒也成为了经济学家,著有《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为后人所知。1848年还有一篇大作问世——《共产党宣言》,小穆勒也极其的向往共产主义,他和李嘉图一样,把收入分配和生产活动割裂开来,生产活动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财富的分配是可以靠制度解决共富的。

看到这里小穆勒的经济主张已经偏离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但他们还是被后人划分到同一个古典经济学派。虽然亚当斯密讲经济学派独立于其他学派,那个年代的名家还是常常被作为思想家看待,经济学昌盛的时代尚未到来。


古典经济学派介绍完了,后面还有奥地利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古典、新凯恩斯、新奥地利…等数不清的学派,只能未完待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八经济学史(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bi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