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这个随时都能看到别人美好生活和超强能力完美表现的网路世界,一个人很难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网络是现实世界的放大镜。任何一个有点特长的人都能通过网络的加持变成在别人看来无法企及的绝对优势。
被剪辑和拼凑起来的内容把一切不完美的元素都阉割了,相反,却把所有看上去好的定西无限的叠加放大。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一个被技术美颜出来营销的世界。这些内容都是对真实的断章取义和包装美化。
再网络上,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设一个形象,那么完美让人羡慕嫉妒恨。
面对这些内容,反观真实的自己:形象欠佳,思想肤浅,柴米油盐,日常琐碎,生老病死,车贷房贷,工作升职,没有一件是轻松愉快的。
跟这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简直糟透了。哪哪都不如人,一种努力还有什么意义的质问指向了自己,我不够好的核心认知弥漫开来。
当觉得不够好的时候,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无助,是一种对于自身的可塑性和成长性的彻底否定,这无疑是对自己的暴政。
“我是还不够好,但我可以通过努力变的更好”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认知去替代我不够好,会不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很显然,当我们这样去想的时候,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和力量感产生了,这种感受驱动我们去通过行动变的更好。
而就是转变认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可能的行动。
有益的方法是在发现自己缺点的时候,马上说出一个自己的优点。以这种强制客观的方法避免掉进负面的自我评价的陷阱。
最近参加的共读会中有很多优秀的人。面对这些优秀的伙伴,我又陷入了我不够好的漩涡中。
但在自我评判的时候,我开始了自我关怀。虽然,我还写的不够好,但那些写的好的人无一不是参加了训练营很长时间的人,无一不是在现实中也很优秀的人,而我仅仅才开始接触。
另外一点就是他们的确很多年龄都偏大一些。不管从生命体验还是人生阅历上都要比我多,而我的优势是比他们更早的的接触到了这个好方法。
等到到他们那个年龄和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大概率就会比他们好很多,毕竟我觉得我的基础好。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感受就不再是自己不够好的单纯体验。而是客观了很多,既有威胁又有机会才是真实的情况。
有时候,劣势也是优势,优势也是劣势。
对于我来说,优势是有充足的时间去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优势是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读写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来积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自己又是莫大的幸运。
冥想在教我们观察,不加评论的看待自己。但我们必须承认,做到这一点很难。
那么评价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唯一要学习的是如何客观的评价自己。
客观的评价意味着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不足,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不失灵活定,既要全局视角又要局部聚焦,超越自己的完全自我评判,也超越别人的完全过度吹捧,从而让评价具有更多建设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破坏性上。
启蒙运动的口号是“运用理性的力量”。我想,这就是理性的力量,其目的不是要摧毁,而是要建设,不是要控制,而是要改变。
此时此刻,一种浓烈的满足和自豪油然而生。而这都是写作带给我的快乐,或许,已经在智慧涌现的前夜,或许,改变已经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