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读诗

浅谈读诗

作者: 冷兰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0:02 被阅读0次

读诗,怎么读?

鉴赏诗歌,怎么鉴赏?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编码,因此可以说鉴赏的过程也就是解码的过程。

诗歌通常篇幅短小,所以其语言尤为凝练。好的诗歌,每一个字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感动的力量,感发的力量!

根据索绪尔的理论,作为表意符号的语言,有两条轴线:一条是语序轴,另一条是联想 轴。语序轴指语言的语法次序的结构;联想轴则是指一种语汇系谱,亦称之为语谱。

而诗歌的语言在这两个方面体现得特别突出。比如诗歌语言的“变异”(陌生化)——语序的颠倒,用词的新奇,表达的不合逻辑等。除此,诗歌的分行、停顿、语词的长短等也都影响着语意的表达。如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短短的”与“万里”是前后矛盾的,“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是非正常的,而就是这些变异的表达里却蕴藏着无限的诗意与深意。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注意结尾两句“向您/走来”,一句话就可说完的,诗人却把它分成了两行,一行两字,两字一顿。这一分行,由此产生的停顿,你能够感觉到“走”得是那么久长,那么艰难。所以,诗歌“分行”不但是“形式”特征,还有重要的表意功能。

说到联想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歌若没有了联想和想象,就绝不是诗歌了。诗歌中的意象,诗歌中的某个语词,总是能够唤起读者的审美经验,激发读者内心的情感的。而这种“唤起”这种“激发”,是因为诗歌中所使用语词总是暗合了这一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如《醉汉》中的“回荡”,会让一个对诗歌具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声音”,而那又是什么样的声音?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思念着“母亲”的醉汉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痛哭?悲号?还是狂喊?再如“母亲”这个意象,你会想到什么?祖国?大地?精神/情感的归宿?

了解了诗歌的编码规律,要读懂诗歌,感受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并不难。

相关文章

  • 浅谈读诗

    读诗,怎么读? 鉴赏诗歌,怎么鉴赏?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编码,因此可以说鉴赏的过程也就是解码的过程。 ...

  • 浅谈读诗书

    依旧是个雨天,躲在屋子里,开着暖气读纪伯伦的诗,我将诗句摘录在此: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

  • 浅谈读诗的法门

    读诗或是读经典,关键是寻求与作者心灵的感应及交流,不仅仅是对诗句的认识。因为,诗以言志,“诗”字的本身就是从...

  • 读后感

    《浅谈诗人的忧患意识》 ――读诗人傅占魁的《忧患是诗人的灵魂》所随想。 作者:立马昆仑丨戎劲松 什么是诗人的社...

  • 汤显祖《南柯记》创作思想浅谈

    汤显祖《南柯记》创作思想浅谈 导读诗 人之视蚁,细碎营营, 不知所为,皆为居食。 富贵影像,执为吾想, 虚空一穴,...

  • 读诗|浅谈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这是昨天橘子背的诗,我没...

  • 📖 浅谈孤独 读诗后随想✍

    何婉仪《孤独的老人》 孤独终老,是每个人生最后的谢幕!这一幕挂着心酸的泪滴。这一幕呈现着老人孤独的气势。他们希望摆...

  • 浅谈冯梦龙的音乐文学思想

    浅谈冯梦龙的音乐文学思想 导读诗 楚骚唐律,争妍竞畅,性情之响,不列诗坛,真情不废,假以山歌, 不与诗争,故不屑假...

  • 2020-07-02

    浅谈 浅谈模块设计宏内核 浅谈接口设计Flags 浅谈稳定性设计重试 浅谈人员业务结构设计矩阵式 浅谈接口设计 |...

  • 浅谈Filecoin(二)

    浅谈Filecoin(二) 浅谈Filecoin(一)链接:浅谈Filecoin(一) (Verifiable)M...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读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e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