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作者: jiangbolin里的某只熊 | 来源:发表于2016-04-06 19:41 被阅读554次

前段时间,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完了2篇文章,却没有得到预想的回应,在沮丧之余,我不由思考: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没人看?最近略有所得,在此与大家做一番分享。

1、选题:你是否明白你要讲的内容

据我粗浅的观察,从题目来看,目前的文章可归类为以下两种取向:

(1)问题取向:即行文的重点在于回答某个问题

(2)观点取向:行文着重与传达某种态度或观点

但无论是问题取向还是观点取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你是否掌握了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2篇文章里,一个常有的冲动是“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这个选题看上去很难,如果做得出来一定很有成就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的能力提升路径是阶梯式的,如果单纯因为成就驱动而去动笔,往往会导致花了很多时间却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你想介绍一种技巧,你是否亲身实践过,能否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如果你想表达一种观点,你的逻辑是否严密,证据来源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帮助读者还原出事实的真相?

如果你想表达某种生活态度,你能否先对这种态度产生共鸣?

这些问题是如此的重要。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又如何能让自己写的文章得到他人的认可?

2、论证:在理论与现实间跳跃

从我个人实践来看,尽管观点一般总是先于论证出现在脑海里面,论证更多是后来才补充强化观点的。但一个好的论证,事实上更加有利于让读者更加认可你的观点。

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像参考答案一样,提出一个问题,就直接把观点直接甩给了读者,缺乏论证的耐性。尤其是遇到困难的选题,撑不下去的时候甚至会想着“哎,不管了,写到哪里算哪里吧!”(:-D)

也许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会细读我们的论证逻辑,但论证逻辑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论证的工作,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理有据了。

其实文章就如同演讲,读者就是我们的观众,如果不经过充分思考,直接把想法直接推给观众,这和上政治课那种填鸭式的做法不是一样么。如果各位朋友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就能理解这种必要性了。

一个好的论证逻辑是怎么样的,在前面对选题的陈述中已经说清楚了,而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到好的论证呢?

正如采铜所言,“很厉害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某些”独一无二“东西的人,他不是”某某第二“,而是他自己。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经历和对经历的反思,大局意识、方法论、乃至人生观,然后统合成一个整体,变成了自己人生的护城河。”论证的过程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的“人生护城河”,有雄伟的,有典雅的,甚至有时尚的,但这些“护城河”无一不代表了作者的情感与理性,感染着读者。

这里我借助采铜的模型修改一下。由于眼光所限,只找到了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转换的四种路径的典型文章,但这些路径也反映了我们看到的那些优秀的文章,是如何在理论与现实间跳跃的。

在理论与现实间跳跃的四种路径

①多种理论交叉运用于现实。采铜老师在知乎上拥有者很大的人气,他最大的绝活,就是把多种理论结合在一起,用于分析学习的问题。比如在那本《开放的智力》里引入的他在知乎上的回答,就包括了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传播学甚至信息学上面的理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现实和历史中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寻你,在实践中验证,又在实践中升华。”这种将不同学科交叉理解,并作用于现实的做法,不仅提升了理解的深度,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原来我们学到的知识可以这么用的啊”。

②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解释现实。萧秋水在自我管理,学习的领域也是一位明星。但看她的文章可以发现,她很少使用复杂的理论来表达大道理,相反,她对于观点的解答很多来自于自己的经历与在在行上与他人的交流所得。比如她的《就算整个世界都那么慌忙,你也可以找准自己的节奏》,是从与他人的咨询经历得到的感触,再结合朋友在微博发的信息,还有自己的摄影经历,体会到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保存自己生活节奏的重要性。全文并没有用到什么理论,但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让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有底气,也能让读者们深有触动。

③解读现实,再用理论分析,最后回归现实。腾讯的《今日话题》的模式,就是对时事进行还原,并用法律与理论进行分析,最后从现实层面思考解决路径。如《“特钢航母”债务违约8亿:地方国企破金身非坏事》,这篇文章首先从股权结构界定了东北特钢的企业性质,再从多方的新闻报道确定了事情的真实性,又放在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国企改革上的困难,最后回归现实,从历史的国企改革背景强调新一轮政企分开一定要落到实处。这种从还原现实,用理论解释现实的方式,让传统的知识表明观点的时事评论变得更加理性与严谨。

④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也许前三种方式耗费的思考资源相对较大,但即使是一篇读书报告,当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的问题相结合的时候,就变得很生动有趣了。例如简书最近比较火的一篇书评《你不是不够努力,你只是不会讲故事而已。|书评《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在文章完稿时,网上点击阅读量已高达23400。作者写法的妙处,就在于他并没有花时间在讲书中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将这本书中的理论拿去解释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超级英雄的故事?因为DC理解了故事的本质,将主人公战胜苦难,实现伟大目标的历程讲好了;为什么TED里的人都能像职场老油条一样做出一个不错的演讲?因为TED培训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大家把PPT里隐藏的高深理论,转化为一个10分钟以内的故事。甚至用了自己安慰朋友的例子来阐述讲故事对大家的帮助。原书只是在讲品牌营销的,但经过作者这样举例,就使得书中所涉及的理论的适用性变得更加广泛,也变得更有说服力。

这些丰富多样的路径,使得文章的思想不再只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工具,对于认真阅读的读者们,一篇叙述严谨的文章甚至能改变读者的思想体系,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难题的时候拥有新的思考视角。

3、体验的完善

上述只是介绍了说理的方式,但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一篇很多人阅读的文章,往往具有着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为了达到这种良好的体验,我们往往需要根据读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和兴趣安排不同的故事和例子予以说明,甚至在文中就提供基本知识,避免读者再去寻找资料。

曾经在豆瓣看过《达芬奇密码》的影评,网友都表示,《达芬奇密码》需要知道的基础知识太多了,涉及到艺术史、宗教史甚至密码学的原理,很难在2个小时里讲清楚;而《天使与魔鬼》(即《天使与魔鬼》)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并不多,且涉及到的人物都是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这就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描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

电影如此,写文章自然也不例外,需要尽量在文中就提供理解用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举例时尽量少用冷门的例子——如果读者并不了解二次元的东西,就不要讲动漫的例子,如果读者不常百度,就尽量少提贴吧,D8等等名词。

除此之外,体验方面的技巧还包括了图表、图片、甚至格式等,这里就不赘述了。

4、总结

写文章并不容易,写出很多人看的文章更不容易。

但在我看来,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出来让大家品评本身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也许笔法幼稚,也许中心可笑,但相比于不敢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人,其实我们已经先于他们迈出一大步了。

本文虽然是一篇“检讨”,但希望各位和我一样在写作中遇到困难的人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然后,迈出下一步。

相关文章

  • 写作就是为读者发声

    01,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你写的足够好,足够有道理,也足够有趣,可是就是没人看,为什么?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写作就是为读者发声

    01,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你写的足够好,足够有道理,也足够有趣,可是就是没人看,为什么?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你写的文章为什么没人看?

    写作过程你是否会对以下两个问题疑惑不已? ①为什么自己觉得写的非常好的文章,别人却不买账呢? ②为什么花了半天所写...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大多数人觉得自己要是会写作那就是个奇迹了,我倒觉得你不会写作才是个奇迹。 从小学到大学,经过多少文字的熏陶,连外来...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前段时间,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完了2篇文章,却没有得到预想的回应,在沮丧之余,我不由思考: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没人看...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对啊,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总是没人看呢,哭…… 我知道写得不够好,可是能不能有个高人出来指点一下,到底是哪...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文/盛晓明 本人曾任职于国内传媒公司,兼网文编辑职位。 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位呢? 每天阅读各种稿件网文10W字起,原...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2017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数热爱写作的人顺利搭上新媒体井喷式发展的便利车,实现了年入百万、财务自由的梦想。这样...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当你点进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肯定是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我亦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了frank的线上的文案培训班,...

  •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来简村已经快一个月了,坚持日更,只有一天因为胃疼没有日更,每天或多或少的写着文字,但是阅读量却少的可怜。其实我也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jm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