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考研季,网络上被各种考研相关信息刷屏,让我不禁想起我的考研季,充实大于辛苦,坚持大于方法。
因为年轻,考研过程一波三折,还好并没有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我顺利走上读研的道路。
因为导师的认真严谨,读研过程更辛苦一些。曾经一度怀疑我是否适合读研甚至想要放弃
……
可是若让我重新选择,我仍会考研。
1 我为什么要考研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身边同学都已开始到处投简历找工作,而我好像根本还没有进入状态,无所事事。
家人觉得我还小,不适合工作,还是考研吧,在学校里继续留几年,我也欣然接受。就这样,我成了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每天早早起床快速洗漱后去图书馆占座位,然后再去吃早饭。除去吃饭和午休,早七点至晚十点的其他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当时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至极,可是别无选择,只能咬牙坚持,还好备考的日子不算长,在自暴自弃和充满信心的随意切换中度过。
2 考试那两天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
当时住在六人间的集体宿舍里,同宿舍还有两位同学考研,考试前几天紧张情绪互相传染,比我高考的时候还紧张。
考试前一天晚上紧张到失眠,同宿舍三个人轮流翻身上厕所,第二天早上晕晕乎乎,可手中依然拿着书在不停地念,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吃早饭。
等上了考场以后,脑袋更加晕了,注意力没法集中,思路自然不清晰,平时复习最好的数学就这样考完了。数学考完后对剩下的三门直接没了信心,都想中途放弃了,现在的老公(当时的男友)跟我说:不管怎样你都坚持考完,考不上我带你回家。于是剩下的三门基本就是完成任务的心态考完的,反倒轻松了不少,可依然觉得漫长,希望考试快点结束。
跌跌撞撞、迷迷糊糊中,考研结束了,等待成绩出来的过程很煎熬,可总归结果还是好的,如愿考上了。
3 比起读研做课题、跟项目,考研根本不算辛苦
研一刚开始的时候,日子过得和大学差不多,上课、看书、刷网,可是没过一个月,导师就要求我们全都参加课题研究,每个人被分配到不同的组,一边跟师兄师姐们学习,一边做廉价劳动力。每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辛苦自然不会少。
记得第一次加班整理分析数据到夜里两点,躺下后头很疼可是毫无睡意,又爬起来继续干活,直到天亮,第二天被导师的一句“你没用心分析”呛到想流眼泪。当时想着我不要再跟项目了,可过后依然选择默默继续,就这样在努力、委屈、气愤中继续,后来听到类似的话,不再记在心里,而选择了和导师辩解,告诉他我的想法,我对问题的看法,没想到导师竟然会说:你这么想也没错,好像还比较有新意。
跟项目最累的时候,躺在床上我会辗转反侧、胡思乱想,我问自己当初要是选择了工作,是不是不会这么辛苦?我思考读研究竟是为了什么,诸多问题都令我难以入睡(虽然后来证明那都不叫事儿,可当时确实是这样的状态)。
4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付出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
平时学习研究的辛苦,换来的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比别人容易很多,因为看得多想的多,等写起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思路更清晰、逻辑更严谨,也更容易入学术期刊编辑的法眼。
前两年的努力逐渐反馈红利真正开始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初稿一次通过,无数次就个别问题展开探讨,重复率不到百分之二,促成我在对毕业论文相当严格、学术又相当严谨的导师门下能够一次顺利通过。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总是习惯性把问题深入看透看开,为工作开展铺垫了扎实的基础,也能更加适应和理解任何场合。
如果说大学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那读研更多地是真正开拓眼界、培养惯性深入思考等。从自卑到自信,从做白日梦到脚踏实地,从容易放弃到敢于担责,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转变。
虽然考研路辛苦,读研路更不易,可若重新来过,我仍会选择考研,并不是为了逃避工作、听父母的话,而是从内心想要读研在人生漫长又短暂的旅程中画上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