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怎么办?(接上一回)
比如刚才说的拖拉问题,咱先和孩子好好商量,一定要用温和友善的语气,比如,解决孩子吃饭拖拉问题,可以先告诉孩子,吃饭只能用20分钟。过了20分钟之后,妈妈就会把饭菜收走,如果在20分钟吃不饱,三个小时之内,你都要饿肚子。这点一定要提前给孩子说清楚,他预先知道磨蹭的后果。
吃饭的时候,如果孩子继续磨蹭,妈妈可以对他进行提醒:“吃饭时间就20分钟,过了这个点儿,饭菜就要收起来“,如果孩子还在继续磨蹭,那就不用再管他。
等了20分钟一到,妈妈就要果断地收起饭菜。
等会儿或者半小时,孩子肯定会喊饿,要吃零食,这个时候。坚决不可以。你可以,但是语气也不用严厉,可以告诉孩子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但是,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下一顿饭。
无论他怎样纠缠,你都得坚持原则,绝不给他再弄吃的,否则,前功尽弃。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你是亲妈吗?能忍心让孩子这么饿着?就因为是亲妈,才这么做。你想想看,如果对孩子纵容,随便降低你的原则,那么,磨蹭的习惯什么时候能够改掉?况且,一顿不吃,还能饿死人?是饿一顿的损失大?还是继续留着坏习惯的损失大?所以,是亲妈就不要迁就。只有你坚守原则,坚定执行,孩子才能够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能改掉了拖拉磨蹭的坏习惯,还能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前两条是针对孩子当下已经发生的问题,当然,更好的方法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让孩子形成好习惯。不过,这需要家长有非常高的教学素养,这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的一点。怎么才能提升家庭的教育学素养?要学习!要读书!。在这儿再次给大家推荐一套最好的家教书籍——《正面管教》,也是咱这次系列课程中的核心思想。
那对于孩子来说,读书也是塑造他性格的最关键一步,幼儿期的孩子,最好读丰富的童话。当然,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读(亲子阅读),效果是最好的。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童话?谢尔·卡什丹所写的《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是一本很不错的指导书,作者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剖析,童话就是儿童心理剧,因为童话奇幻冒险的情节的背后,反映的却是人内心的真实挣扎。作者归纳出诸多童话故事的内容,主要有虚荣、贪吃、嫉妒、欺骗、色欲、贪婪、懒惰等,也即“童年的七宗罪”通过主角或恶角(女巫)所“引发”的七宗罪就代表孩子内心邪恶的自我,即“女巫”,代表内心的弱点、缺陷等,也是孩子努力抗拒的天性。在奇幻与冒险的情节中,通过角色自居(孩子把他自己当成书中的主人公),儿童会直面内心的冲突与挣扎,这些“坏的自我”与“好的自我”相对抗,结果当然内心的“正义”一定战胜“邪恶”,所以,女巫一定得死!这就意味着自我中的正面力量获胜,孩子的心理冲突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释放,心灵和道德得到成长。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