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公婆婆来厦门过年,也邀请小外甥一起来, 他今年10岁。无奈他妈妈不同意,软磨硬泡还是不奏效,只得放弃挣扎。让他舅舅捎来一句话:“姐姐过完年有回老家,我就不去厦门了。如果姐姐没回老家,我就去陪她几天。”
官方发言。我心里一阵别扭。
孩子的本性就是爱吃爱玩,还特别喜欢到外婆家。记得我小时候去外婆家,那是假期的保留节目,无人管束,自由放任,胡吃海喝,呼朋唤友,临走还有外婆偷偷塞给的零花钱。爸妈不让去,想尽办法偷偷去,有时候还先斩后奏,回来也没被怎么的。哈哈,谁不知道孩子最爱玩的地方之一是外婆家么!快乐的幸福时光。爸妈默认的快乐方式。
小外甥怎么了?他不喜欢来外婆家过年?他即使来外婆家也是为了陪已经上大学的姐姐?这是孩子内心的真实发声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显然,他成了父母的官方发言人,也许默默的也成了自己的官方发言人。
一致性沟通需要关注到自我,他人和环境,那小外甥的答复是哪一种应对姿态呢?不同的对象,感受到的应对姿态是不一样的。
1.讨好。小外甥的家里说这些话,外公外婆和舅舅以及他的父母都很高兴,他顾及了当时的情境及他人,但没有顾及他自己的需求。
2.超理智。作为重要人物的姐姐,听到传达的话时,第一反应是,她年后回老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弟弟这么说就是不来了。她并没有被关注到的感觉,同时,小外甥也没有顾及他自己的需求。
我们在渐渐成长,慢慢成熟的过程中,说“大人话”的时候多吗?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经常的忽略或屏蔽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送给曾经天真无邪,勇往直前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