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景松,笔名周小衡。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入选2016好品牌艺术人物榜最具收藏价值作品艺术人物。
周景松幼时深受家风熏陶,酷爱书画艺术,研习传统花鸟画,六十年代初拜齐白石弟子周铁衡先生为师并潜心临习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作品。
数十年的艺术沉淀学习研究,不断积累的技艺付诸绘画表现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品味。欣赏其作品令人感到出新意于传统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作品粗犷古拙中不失清秀典雅,阳刚壮美中不失阴柔秀美,充分体现了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独到见地和个人修养,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享誉省内外。
数十年的刻苦钻研与创作使其在绘画上成绩颇丰:1982年作品《虾趣》由沈阳市总工会选送作为沈阳市与日本札幌市结为友好城市的礼品选送日本友人;1992年作品《报春图》入编为专业杂志《美术大观》(54期);2010年《鱼乐图》获中华英才奖第五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1年《春满乾坤》入选辽宁省庆祝建党90周年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展;同年《大寿三千》入选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
2012年其作品《冬韵》入选沈阳喜迎十八大巡展获优秀奖;作品《秋硕》入选沈阳党史丰碑展获金奖;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型展览,部分作品多次被报刊杂志选登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周景松作品赏析
大墨重彩绘壮美 功入传统画主流
——记著名画家周景松
花鸟画是中国文人抒发心抒,表达意象的艺术门类,是东方文化神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代画坛,能像著名画家周景松先生这样,功入传统续意神韵的花鸟画家已经非常少见。俗笔花鸟渐多,伪中国画时见,人们已经很难从画展、出版物上观赏到真正的花鸟作品,唯有流连于周景松先生用传统的笔墨功力绘制的作品之间,才可以观嗅到久违了的中国画韵!

周景松作品赏析
他的中国画以写意为恣意,笔意简练,极尽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火候拿捏相当到位,真正达到了多一笔为繁,少一笔有缺的写意境界。当然,从他用笔的娴熟至极的境界来看,他的写意花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径入写意的路径,而是经由书法和工笔的持久训练,养益成了线条性灵的书写性,经由精致塑造训练,由工笔入写意,走过的是传统功深写意画家的磨砺路径,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没有工笔根基的肤浅随意。
有人问齐白石,画家可不可以直接写意,略过工笔?齐白石直言:不可以!齐白石反对画家没有经过书法、工笔的线条训练而去直接写意的创作养成方式,原因就在于中国画的训练是一个由繁入简的文化体系,必需经由完整体系的训练,方可以掌握执笔写意的精髓。我们看齐白石的写意作品,以虾、桃、荷为三绝,但是三绝的背后却是工笔虫草的精确基础!周景松先生以齐白石弟子周铁衡为师,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功出高门,当然谨遵师训,在“用笔”上不失前辈的精致卓越,无论是梅花塘荷,还是牡丹紫罗,者是一笔入神,三笔出彩的写意功成,这正是他法承宗师,执着入本的造诣。

周景松作品赏析
观赏他的花鸟作品,除了线条造型入神,书写性强的写意风格之外,在用色上也极入齐门一派大墨重彩的看家法度,得益于齐派艺术的精华传承,让他在用墨与用色上,显得相当泼辣,毫不媚弱,大墨经水的湮漫,庄重凝沉,厚而不失灵韵,沉而不失动韵,水为器,墨为道,四屏荷花,大墨泼染,壮美如歌,当代罕见。用色又法取任伯年吴昌硕的卓艳风格,重彩铺陈,远追隋唐,后逐清后期,浓烈劲感形成了文人画奔放热烈的另一面独特风尚,这种风尚根源于历史,功显于当代,是墨彩随入时代的典范,非常切意当代的审美价值!

周景松作品赏析

周景松作品赏析
大墨重彩绘壮美,功入传统画主流。他的花鸟有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价值,破除了清初四王一味求法高古,拘泥其中的弊病,也开拓了当代画坛不敢恣意破墨泼彩的小心谨慎,在传承丹青历史风貌的同时,又把时代精神注入创作进程,让他成为花鸟画坛的一柱高峰,仰观瞻美,美不胜收,大家风范,功德可观!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19年4月8日

周景松作品赏析

周景松作品赏析

周景松作品赏析

周景松作品赏析

周景松作品赏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