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喜爱户外运动又爱美的女性,口罩几乎与我形影不离。
早多少年前,还没有魔术头巾、面纱这些现如今寻常见的防护用品,大夏天骑车上下班,我也会如冬天一般手套、帽子、口罩,一应俱全,把自己包裹得像只精瘦的大粽子,只眼前留条如绑绳般的缝。
路上自然很是招注目礼,姐姐我牢记闺蜜的无忌童言——一白遮三丑,你可千万别晒黑了!任人家咋瞅,两眼瞥过只当没看见,两腿蹬着只争分秒,飞速穿过一线到两点,洗洗擦擦后,于空调房中,自是舒舒爽爽。
所以疫情突发,要求出门必须戴口罩,于姐姐我这压根不算个事。可复工后第一天上班,骑着骑着车就感觉不对——怎么有点喘不过气呢?十几天假期,光吃几乎没运动,又养壮啦?体能下降了?
看前后没人(我们2月4日复工,路上极其冷清),赶紧把口罩往下扯了扯,紧吸几口气,放慢速度,悠悠着骑,还是又闷又晕又累。
随后一次外出,戴着口罩又如以往大步流星,没流几步,又气短起来!说与闺蜜,闺蜜说这口罩闷,不透气。眼前闪现疫情前线医护人员勒压出印痕的脸。
始想起,因为疫情,我也戴上医用外科口罩,带防护层阻断病菌入侵,自然要密不透风,连带着把空气也隔了,不是咱那棉布的既防晒,还保持良好的透气功能。
姐姐恍然大悟后,戴口罩出行时不再敢风风火火如女汉子,想像着行动好比风扶柳、纤纤细步之精妙,不急不缓,一步三摇,自感似乎修练出点淑女风范。
晴风催柳,暖雨润桃,天时地利,政通人合,疫情缓解,复工复产。路上行人明显增多,大家自觉戴着口罩,认真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要求。
这天下班,走出大楼,嗖嗖嗖,一道道银光飞落,一滴滴砸着灰白的水泥路面。
“下雨了!”姐姐我随身带着雨伞,并不在意,掏出撑开打起没停步,还没走出大院,抬头看见马路上已经黑成一片——雨下得不小,并且有越下越紧之势,于是放弃骑车赶乘公交。
公交车上多是低头族,姐姐也不例外,刷着刷着,就觉得胃不舒服,紧接着一阵阵冒汗,头晕,恶心,想吐——
一下想起当年去西藏,坐火车翻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时高原反应,上吐下泄怕冷冒虚汗,躺着趴着蜷着,怎么着都不舒服,严重缺氧难受了好几个小时——这应该也是缺氧,晕车了……
下意识地想扯口罩,抬头看见面前的人都捂着,不合适;看向窗户,窗户是死的;又转向车厢,已经基本复工,车上座位都坐着人,走道上零七八落地有人站着,没地方挪,这状况也不敢站起来,只好闭着眼强忍着,盼着快快到站,下车呼吸新鲜空气。
又挨了十多分钟,终于到换乘站,以往在这个站要等上十分钟左右。下车正要喘口气,忽然看见车尾巴已经贴上来一辆车,联想起刚坐的这辆车比平常晚了几分钟,别不会就是自己要换的车吧!
忙赶过去几步,果真见车头闪着129!一闪念,“忍”战胜了“等下班”,扯了扯口罩露出鼻孔长吸一口气登了上去。
这一程人少路短,十多分钟后,终于又接上地气投入自然的怀抱,紧张的神经一下松驰下来。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地上金光闪烁,灯下雨丝扑朔,一二汽车飞驰而过,三五行人撑伞默行,无人闲坐,亦然可亲。
车走人散,将口罩扯到鼻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久违了的清凉的、新鲜的、湿润的空气,流进鼻腔,顺达肺腑……
头脑渐苏,恶心缓解,眼前闪现一只只“北极熊”,几层防护服穿着,手套、鞋套、护目镜包着,唯一可见的真容是镜后的眼睛,影影绰绰,不辨你我。他们是冒着何等的风险,面对何等的艰难,又是忍受何等的痛苦不适……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愈加敬意满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