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有一种美德,对孩子来说是摧残

有一种美德,对孩子来说是摧残

作者: 变身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23:02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面对别人的要求很难拒绝的时候?

——”帮帮我,就这一次好吗?“

你心里并不愿意,却左右为难,然而最后还是答应。

因为,你抹不开情面,你觉得他(她)被拒绝会难过,你心里就是说不出的不舒服……

于是,你半推半就……就同意了。

如果,你是成年人,你损失的也许只是时间、精力、钱财和声誉。

但是,如果你是孩子呢?

孩子所拥的只有他们自己本身。但凡有人想向一个孩子要求、索取些什么,大多居心叵测。

——"孩子,来吧,吃掉这颗糖,就一颗。”

——"跟叔叔到屋里去玩吧?”

细思极恐。

所以要追根溯源,你、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干脆利索地说”不“?

--1--

一次我家大老板到邻居家玩,邻居家小姐姐的妈妈是个热情好客的人,拿出小姐姐的一箱玩具让大老板随便玩。两个小孩很快就扯住一辆小车开始”拔河 ”。

小姐姐的妈妈开始教育小姐姐:“ 你怎么能这样呢?给弟弟玩玩啊!”

小姐姐低着头不说话,手紧紧揪住小车不放。

小姐姐妈妈又说:“XX你不能这样噢,你要学会分享,要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啊!不然你以后没朋友的!”

小姐姐撅着嘴,脸色黯淡,眼睛注视地面,一声不哼。

我赶紧对大老板说:“年年你看姐姐现在不愿意,把小车还给姐姐吧?”

大老板点点头,松开了小车。

小姐姐的妈妈见状,继续“严加管教”小姐姐,要求小姐姐把小车给大老板。

我赶紧劝说:“姐姐还没准备好,不要强迫她了。”

然而,小姐姐的妈妈可能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越发严厉地数落起小姐姐种种罪状来。

我见时机不合适,找借口带大老板离开。

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父母为了展示自己大方,强迫孩子“配合表演”,一旦孩子不配合,就恼羞成怒教训有加。

当然,很多时候他们确实希望孩子习得这种品质,然而,这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孩子与成人不一样。

对于成人来说的美德,对孩子来说也许是种摧残。

如果把孩子比作小树苗,把成人比作大树,那么在两棵大树上拴绳子晾衣服可以展现大树有用,而在小树苗上拴绳子晾衣服呢?

轻则压弯树杆,重则“啪”的一声,嫩枝断裂。

--2--

拿分享来说。在成人世界,这确实是种美德。然而,对三四岁的孩子,它具有破坏力。

根源在于成人与孩子的心理特征不一样

成人的心理世界像一座坚固的堤坝,孩子的心理世界却像建设中的沙堡。

对堤坝来说轻松惬意的浪花朵朵,对沙堡而言很可能是招致垮塌的祸水。

成人能够明确地知道“我是一座堤坝”,孩子却并不知道“我是什么”。

这就是关键之所在。

从刚出生时感到自己与世界是一体的,到慢慢发现自己同世界是分离的,孩子的自我开始苏醒,开始构建一个明晰完整的自我王国。

很多父母都是从孩子一岁多开始感觉“不好带了”。

所谓的“不好带”,实际上就是孩子不再如布娃娃般任摆布、有自己的主见。

你想让他(她)乖乖坐着,他(她)却要走下楼梯;

你想让他(她)在那玩积木,他(她)却要去摸杯子里的水;

……

这些行为往往受到父母剧烈制止。

有天半夜,我家一岁多点的小老板突然惊醒,大声叫着“不要不要”,我一边安抚一边知道,他的自我从睡梦中醒来了。

然而,这个初生的“自我”何其弱小,需要我们小心倍加呵护。

--3--

作为成人,我们很容易区分出什么是“我”与“你”,“我的世界”与“你的世界”。

但是很小的孩子分不清。

想象一下我们处于一团混沌之中,什么也看不清楚,更没有边界。

这就是刚出生的婴儿的感受。

婴儿时期,我们能够感觉到饿、冷和不舒服,我们哭闹着,这种感觉便神奇地逐渐消失。但我们并不知道是妈妈哺育了我们,父母替我们清理掉粪便、穿好衣服。

慢慢地,这团混沌比之前明亮,我们能看清妈妈的脸,感觉到妈妈的怀抱,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

再过一段时间,到一岁左右,我们学会走路,能看到的东西更多,我们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想要触碰试探体验更多,然而,以往一直满足我们的妈妈竟然百般阻挠——“我的这部分”屡屡不受控制, 使我们刚到手的好玩物件飞离手掌,使我们整个人升起离开有趣的阶梯……我们突然察觉到一个真相:妈妈不是我的一部分!

有了“非我”的洞悉,便有了“自我”的萌芽,有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线。

我们逐步觉察到除了妈妈,很多不受我们控制的人事物都是“非我”。这种觉察通过量的积累,到两岁左右进入一个质变。

我们进入了“自我敏感期”,用“不”来一遍遍鉴别和宣誓“自我的地盘”,我的身体是我的,你不可以说抱就抱!我的行动是我的,你不可以要停就停!我的物品是我的,你不可以说动就动!

在一遍遍的重复,甚至是故意“说不”中,我们感觉到与他者分离的快乐。每一次分离,都是“自我圈地”的胜利

然而不理解这一点的家长们,把我们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期叫做“可怕的两岁”。

嗯,我们承认,这确实挺可怕的,因为我们正从父母的乖乖宝(附属品)变成一个任意妄为(有自己想法)的小恶魔(独立的他者)。

--4--

6岁之前,我们都会用最大的精力和热情去构建自我。

让一个3-5岁的孩子讲一下自己是谁,你可能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是汤米,看我有一件新的红色T恤,我4岁了,我能够自己刷牙了,我都是自己洗头发,我有一套Tinkertoy(组装玩具),我建造的这个很大很大的塔。”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非常具体,通常,他们会提到看得见的品质,如他们的名字,身体外表,拥有物以及日常行为(Harter,1998;Watson,1990)。

通过认定一件件属于“我的”东西,我们建筑起自我的王国。

通过对事物的争夺,我们去努力分清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慢慢地,自我的王国便有了泾渭分明的护城墙,在城墙里是关于“我”的具体的一切:名字、身体、行为、物品等。

确保能够控制列表上的事物让我们感觉到安全、完整和自信。

三岁多的大老板面对我给他一时兴起取的各种昵称“小猪猪”、“小熊熊”时,会认真地表示:“我不是小猪猪、小熊熊,我是年年。”

“是”或“不是”,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同一个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

一旦感觉到边界被入侵,你就会听到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这是我的”

如果这时候,大人利用强权把一件“我的”物品拿走,对孩子的冲击程度,不亚于别国要将钓鱼岛从中国拿走。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事例,小姐姐的妈妈用种种冠冕堂皇的说教要小姐姐“分割自己一部分领土”出去,是不是显得跟强词夺理的某国一样“阴险可恶”?

成人们可能觉得,不就是一个玩具吗?撒泼滚地哭闹嘶吼,真是小题大作。

但对孩子来说,这真的不只是一个玩具,而是他(她)自我的一部分。

--5--

分享是一种美德,但它是一种私德,不是通过强迫得来的。

你可以批评违反公德的人,因为他侵害了公共利益。但你不能谴责别人的私德,因为你口中所谓“自私”,是要别人放弃自我利益,来成全你的利益。

强迫分享实际上是公然剥夺。对成人来说如此,对孩子来说更加如此。

成人被强迫分享,失去的只是一样东西,孩子被强迫分享,却等于在自我王国的护城墙上开了一个后门。

在这个后门处,属于“我的”东西没有明显的边界,它可以随时归属他人。

这难道不可怕吗?

就像当年被逼签订《马关条约》的中国一样,割让了台湾岛及附属各岛、澎湖列岛,还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进一步受其侵略和剥夺……

这就是有些成年人长大后还难以拒绝的原因,因为他们小时候“被打着签订过不平等条件”,导致他们的自我城墙一直有漏洞。

所以,请在三五岁的孩子坚持“这是我的”时,温柔并坚定地认可他(她):

对,那是你的。

这跟捍卫一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同样重要。

当大老板看见小老板坐在我的怀里,流露出委屈疑惑惊恐的表情,大叫着:“这是我的妈妈!”扑过来欲推开小老板时,我赶紧一把将他抱进怀里。

“对,这是你的妈妈。”

“还有,这也是你的弟弟。”

大老板闻言释然,安心地抱住我、还有他的弟弟。

-END-

本文纯属原创,若要转载,请联系本人。

相关文章

  • 有一种美德,对孩子来说是摧残

    你有没有面对别人的要求很难拒绝的时候? ——”帮帮我,就这一次好吗?“ 你心里并不愿意,却左右为难,然而最后还是答...

  •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孩子涉世...

  • 谦虚不是美德……

    谦虚不是美德。至少谦虚,首先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生存策略。 有网友摘录了一段据说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对上级谦...

  • 坚持的本质

    持之以恒是一种美德。 这个答案不究竟,坚持是对心性的一种锻炼。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靠坚持来完成,看起来坚持是一种高尚...

  •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上周的晨诵开了《三字经》,我一直觉得这个很难讲,说不好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是摧残,于是有两节课我只是让孩子唱。这周来,...

  • 2019-02-15 人生角色

    人到中年,我们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对公司来说是职员,对父母来说是女儿,对丈夫来说是妻子,对孩子来说是母亲,对朋友来...

  • 认识论的谦逊

    谦逊,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思维模式。谦逊,可以用世界观来解释,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认知体系最为基础的...

  • 本性难改

    我那对孩子的态度又将有故态重萌的趋势,我要克制住,忍住,直至脱胎换骨。 忍住不说也是一种美德。 语言有温情也有暴力...

  •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一种美德,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学会谦虚,对孩子成长是很关键的。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 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

    溺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负担! 学了正面管教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娇纵型的妈妈,经常无原则地娇惯孩子,答应孩子的一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美德,对孩子来说是摧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sg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