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就是三国时期“司马八达”的重要核心成员之一。当时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名门司马氏,传至司马懿父亲京兆伊司马防时,生下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魏东武城侯司马馗、魏鸿胪丞司马恂、魏中郎司马进、魏安城亭侯司马通、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因为这八兄弟的表字里皆有一个“达”字,且均为一时才俊,时人并称其为“司马八达”。

“司马八达”中最厉害的要数司马懿(字仲达)了,曹魏重臣司马懿在史书上被称为三国“冢虎”,有谚云“伏龙凤雏幼麟冢虎,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伏龙、凤雏我们知道分指诸葛亮和庞统,幼麟是周郎(一说指姜维),其中的“冢虎”则是说的司马懿。
冢为坟,坟地一般位于比较萧索、阴森的荒郊野外,“冢虎”当然就是指荒野、远离人烟的老虎,伏于坟冢间伺机而动,睥睨世人,一般潜伏较深、不为人感知。所以“冢”有隐藏、隐蔽低调的意思,暗喻司马懿不遂意时,他委曲求全、隐伏低调;当时机成熟时,他恣肆威猛,利用位高权重的机会赶尽杀绝,老虎吃人的本性毕露。

“冢虎”最早是出自宋元时期的评书艺人之口,意思是:司马懿是白虎星君派出负责镇守三皇五帝陵墓的龙气守卫者。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职,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造成了后来考古学上“汉墓十室九空”的现象。
相传,正因为曹操这个盗墓祖师盗挖了西汉梁王刘武夫妇的坟墓了,断龙脉、散龙气,造成龙气一分为三,结果形成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武帝(指曹操)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指司马懿)坚卧不动。”可以看出,早在青壮年时期司马懿就心机颇深、善于伪装和隐饰。

当时刚当上大司空的曹操想吸纳名门望族中的青年俊杰司马懿为自己所用,可是司马懿盘算着自家是拥有“司马八达”盛名的大族世家,且汉室已经衰微,就不肯屈居于曹操这种阉宦后人的手下做官。于是司马懿便假装自己得了风痹症,卧床不起,不应仕。
曹操对司马懿的病表示怀疑,便派人深夜去刺杀司马懿,以探真假。司马懿城府颇深,蒙面刺客站在床前,举剑欲刺,我自岿然不动。依然半信半疑的曹操再次让人去找司马懿面谈,对他说:“这官你必须做,否则等着蹲监狱!”聪明如司马懿,他知道曹操不会真的杀他,所以泰山崩于前不变色;但是,他知道曹操真的会让他住大狱,于是只得出来做官。

所以司马懿其实是一只白额吊睛大虎,他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说白了就是笑面虎、老狐狸!先是蛰伏扮作一头猪,时机成熟后抄了曹魏的后路扮猪吃虎。
其实曹操在世时就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狼顾之相”,心里一直对他忌讳、提防。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时,始终充当一个参谋、智囊型的文官,从未让他沾染兵事!曹操活着时候,司马懿即便是虎,也得卧着;是龙,也得盘着,因为曹操始终压制着他。

曹操临死前曾经告诫他的儿子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说白了就是觊觎皇权和国家大位。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司马懿一直处于一个被打压、排挤从而不得不蜇伏的一个状态。而同期的周瑜,诸葛亮等名士均以通过在实际战争中执掌兵权而声名鹊起,逐步华丽蜕变为政权领导者,而纵观司马懿这个时期还为不得志而惆怅迷茫。
遗憾的是,由于司马懿做事殷勤尽心,小心谨慎,而又善于伪装,终于骗取了曹丕的信任,曹丕甚至把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这四人作为其核心心腹,史称“曹魏四友”。《晋书》对此很直白地评书: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即将自己不甘为人臣的野心掩饰装扮成了忠心,以阴森森的“冢虎”形容司马懿确再合适不过。

曹操一生都很忌惮士族门阀,英尺一直打压着司马家族。司马懿固然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就是在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孙子魏明帝曹睿手下,他也是隐忍有加,他可以说是三国最大的忍者。前半生司马懿敛声屏气,锋芒不露,一心静待时机。他终于一口气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这“曹氏三祖”,等来了平庸无能的曹睿养子曹芳当皇帝。
墓冢中的老虎,虎视眈眈,一直在找机会崛起,曹魏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司马懿就强势崛起了,他也不想再被压着了,终于迎来了高平陵事变。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魏宗室曹真之长子)。不久,司马懿遭到位高却才具平平的大将军曹爽的排挤,曹爽蛊惑少主把他从太尉升迁至太傅,但实际就剥夺了其辅政大臣的实权。曹爽和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司马懿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保全自己、等待时机和凝聚反击力量,公元247年他再一次“老虎扮病猫”,托病辞职,暂时低调掩伏。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有点不放心,总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正好曹爽亲信李胜将被派为荆州做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特意到司马懿家去告别,顺便探听虚实。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旁边好几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无力捧碗,只能把嘴勉强凑到碗边喝,但是吞咽都异常“困难”,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撒得一塌糊涂,然后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口喘息。

李胜进一步试探,他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司马懿残喘着说:“啊……啊,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得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李胜附在司马懿耳边大声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装着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最后装着迷糊的样子说:“我实在年纪大,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你去做荆州刺史,这很好!”李胜告辞出来,兴奋地向曹爽一五一十地复述了一遍,并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曹爽一伙听了,认定司马懿是行将就木的老朽残躯。

公元249年新年,曹爽陪魏少帝曹芳离洛阳至城郊高平陵扫坟墓,曹爽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病得奄奄一息”的司马懿当然没有人理会他。不料,等曹爽一伙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精神焕发,他披戴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曹爽和他的一帮脓包弟弟们就乖乖地投降了。过了几天,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蜇伏期长达二十几年的司马懿,终得一展抱负,不愧为隐忍界的鼻祖。

最后以司马懿为“始作俑者”的司马氏成了篡汉曹魏背后的黄雀。而且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在攫取曹魏政权之前,把曹操、曹丕的子孙视作儿皇帝,玩弄于鼓掌,让曹氏成为千古笑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即出自这一段史实。相传曹操逝世前曾梦见“三马同槽而食”,实际上是寓意司马懿和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这“三司马”将来会蚕食曹氏的帝王基业。
司马懿在世时经曹魏四代,虽有“已诈之心”却能“饰忠”,这是隐忍,也是谋略;他不光骗过了所有人,即便是智者化身的诸葛亮这个强硬的对手,终究还是输给了他,司马懿后来篡权一举成功,他不就是一条长期隐伏、静待时机,但是一击必中,吃人不吐渣的“冢虎”?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本人是Fountain&简书社区首批特邀合伙人,简书会员官方授权资深推广专员。购买尊享(以及其他各类)会员专享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9aba7c25aca1(有特别优厚的返赠简书贝哦) 联系微信:gd_42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