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无以言

作者: 曹梓墨Caozm | 来源:发表于2023-12-16 19:33 被阅读0次

《论语》里面有一条记载是孔子对自己的儿子进行的一次教育,说孔鲤有一次穿过庭院,孔子问他: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孔鲤就去学诗了。

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诗经》。为什么学诗这么重要?不学诗真的就不会说话了吗?如果放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个老百姓那学不学诗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你是贵族,或者你想进入贵族的圈子,《诗经》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当时贵族的交流都要通过《诗经》,如果没有办法把《诗经》融汇贯通到日常交流中,在国与国的国事访问中是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有一个爸爸和儿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只不过这个爸爸是魏文侯,儿子是魏击,也就是后来的魏武侯。

魏文侯把魏击分封到了中山国,这是魏国的一块飞地,中间隔了赵国。魏击原本是魏文侯的太子,也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当时像任座、翟璜都极力反对,他们都认为魏击作为嫡长子是未来合法的唯一继承人,必须要留在父亲身边等待接班,只有其他儿子才能被分封出去。

但是魏击最终还是到了中山国,这是一个非常隐晦的政治信号,魏击的继承权要被剥夺了。

魏击来到中山国三年,没有收到过一点来自父亲的消息,整个人的意志逐渐消沉下来。魏击的下面有一个叫赵仓唐的家臣来找魏击:“父亲可以忘记儿子,但是儿子不应该忘记父亲。就算您的父亲不派人来,您也应该派人去啊。”

这句话戳中了魏击,然后赵仓唐毛遂自荐当了使者,拿了礼物去朝见魏文侯。

赵仓唐到了魏国,在求见魏文侯的时候说话非常客气:我是您小老婆生的儿子魏击派来的使者,不配在朝廷上当着大臣的面被您接见,请允许我在休息的时候把礼物送给您的下人们。

赵仓唐礼物送的很得体,魏文侯很喜欢,就召见赵仓唐问道:“击还好吗?”

赵仓唐说:“嗯嗯。”

魏文侯一直问赵仓唐,但赵仓唐每次只回答:“嗯嗯。”

魏文侯急了:“你就不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吗?”

赵仓唐说:“您已经把太子分封为中山国君了,如果还直呼他的名字,就不合礼数了,所以您问我,我不敢回答。”

魏文侯连忙改口:“中山之君,还好吗?”

赵仓唐说:“我出发的时候,他行了很正式的送行礼仪。”

魏文侯问:“中山之君长高了没有?”然后指指身边的侍卫。

赵仓唐说:“只有身份相当的人才能比身高。”

魏文侯说:“那就和我比吧。”

赵仓唐说:“您赐给他的衣服都很合身,您赐给他的腰带也不用调整尺寸。”

魏文侯问:“中山之君都在学习什么功课?”

赵仓唐说:“在学诗。”

魏文侯说:“他喜欢哪些诗?”

赵仓唐:“他喜欢《晨风》和《黍离》这两首诗。”

魏文侯一听就激活了自己的文学基因,开始吟诵《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魏文侯吟诵到这里觉得不对,他问赵仓唐:“你们国君是在抱怨我吗?把他留在外面?”

赵仓唐赶紧说:“我们国君不敢抱怨你,他时刻都在记挂你。”

魏文侯接着吟诵《黍离》的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魏文侯说:“你们国君就是在埋怨我啊。”

赵仓唐当然没有办法直说:我们国君就是在埋怨你,就是恨你把他分封到了中山国。赵仓唐只能这样含蓄、委婉、遮遮掩掩的表达魏击的意思。

魏文侯心里大致有了数,但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准备了一些衣物让赵仓唐带回去。蹊跷的是,魏文侯对赵仓唐有一个特殊要求:这些衣服必须在清早鸡鸣的时候送到魏击的手里。

赵仓唐就这样回去了,准时准点把衣物交给魏击。按照礼仪,魏击要先跪拜然后接受礼物,当魏击打开箱子的时候发现里面的衣服颠三倒四的,站在我们普通人的立场上或许会感觉魏击要骂赵仓唐了,没有把赏赐的物品保护好,但是魏击很开心,然后让赵仓唐马上去准备车辆,他说:“我的父亲在召见我。”

赵仓唐一头雾水:“我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收到召见你的指令啊。”

魏击说:“父亲叮嘱你在早晨鸡叫的时候把衣服送到,这是有深意的,不是有这么几句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这些颠三倒四的衣服,就是要召见我的讯号。”

魏击解读出了魏文侯的密码,连忙出发,魏文侯很高兴,就让魏击留了下来,然后派魏击的弟弟魏挚去中山国当国君。

魏击终于如愿以偿,最终顺利接班,就是魏武侯。

《诗经》是含蓄的社交语言,用《诗经》交流一来一些事情上能留足给对方的面子,二来《诗经》能唤醒人深处的认同感。当赵仓唐说起《晨风》和《黍离》的时候,激发魏文侯的不是儿子埋怨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对《诗经》所描述的情况的同情,这样就卸下了魏文侯的防备心理。

我们现在说话当然不是这样了,但是《诗经》还是可以学习的,这些质朴的语言可以让我们去窥探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社交活动,同时《诗经》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嘴替,当我们遇到一种感情没有办法直说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诗歌来委婉的表述。如果你暗恋一个人,想要表明心意,当然打直球现在也很提倡,但是如果你会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那不是更有一番风味吗?

相关文章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 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立

    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言 2017-02-15 15:24 阅读 3 诗礼风流之春秋 不学诗,无以言...

  • 格局、境界与诗意

    一,因诗而起 诗乃国学,诗有诗道。诗所以为国学,圣人语“不学诗无以言”。诗所以有诗道,概诗以载道。不学诗无以言,不...

  • 【文化】五篇千古家训,改善孩子的一言一行!

    一、无诗无礼,寸步难行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训子鲤》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

  • 戏说儒道(Ⅹ)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不学诗,无以言

    昔者孔老夫子教其子伯鱼曰,不学诗,无以言。把诗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意思就是说不学诗你小子就别混了,更别说混出...

  • 不学诗 无以言

    春分过半,落红渐渐让了新绿,许多植物的枝杈上,还有土地上,忽然冒出来的鲜嫩小绿芽儿,青青柔柔美美的,闪烁着春天特有...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为政篇第二 (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释义】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

  • 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在与人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听到此,赶紧买了一本《诗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学诗,无以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en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