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行程是紧凑的,想去的和计划去的路线似乎也总是超出时间的界限,用“跑马观花”形容这一路也许是不错的心态。
记起前一阵新闻媒体人王烁说:“过去的学者,是知识的农耕民族,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时代,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有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公司此行定义“游学”,去日本,自然首先是要看日本风格的设计,做设计的游牧人便成了行程中不说的宗旨。
/大阪/
关西机场、心斋桥、日本桥、地下铁
下午两点半到达关西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然也是设计。

日本的设计风格有着独特的魅力。不管是版式、字体、还是标志,可以说样样都很棒,还有一大堆设计大师,田中一光、福田繁雄、原研哉、佐藤可仕和等等。他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非常的和谐、协调、一致,没有过渡的夸张,和中国传统美学讲究“恰到好处”有着共通的契合点,是东西方交融的极好典范。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让人更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美学意象。
出机场,上地铁,辗转于御堂筋线与京阪线,行走在这个城市纵横交错的地下网络,地下铁有了最频繁的浏览频率,于是这些精美的小广告也变得恰到好处起来。

出地铁去往公寓的路上,满眼看到是鳞次栉比的广告牌,假名和日本字体对提升设计质量起到一定的帮助。

/滋贺/
MIHO美术馆

到日本除了平面设计,还有工业和建筑设计,今天先去看贝聿铭,不遇其人但见其光线设计下的移步换景。
美术馆从选址到设计只一句“桃花源就在那里”可窥其端倪,我在当天的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仿佛是偶然闯入了“隐匿”山间的美术馆,
这里就像是世外桃源。
馆内玻璃与天窗无处不在。
恍惚间以为,置身自然之中。
慢慢走,慢慢看,
倒是更有了几分遁世的意味。
光线透过各个角度的玻璃落入美术馆,
变幻出不同的美妙光景。
眼前树与天空的构图比例太过完美,
像是老天制造的天然屏风。
我不停移动镜头中的角度,
都像,只是在园林中移步换景。


馆内大量商周汉唐之华夏遗珍,为MIHO镇馆之宝。



/京都/
清水寺、八坂神社、枚方茑屋书店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其建筑本身也是日本平安时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点酷似中国大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清水寺看到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女子,也是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线。清水寺所在的祗园是京都最具风情的地方,包括京都塔、八坂神社、二年坂、三年坂围绕左右。




/大阪/
大阪公园、天守阁、圣玛利亚邮轮、环球影城
大阪公园只是路过,从公园拾级而上转到去往天守阁的方向。远处是天守阁,来张大合照。

天守阁是日本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天守阁是城堡的中心建筑,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