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一叶集
谁能兼具美与德

谁能兼具美与德

作者: 秋天的山荆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2:10 被阅读16次
谁能兼具美与德

尽管向往十全十美的生活,但中国人大多都能理解“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的现实,因此也能接受这世间万物都有缺陷,大多数事物有此处长足便有彼处短缺,总是不能尽善尽美的结果。

当然,也总有那么一群人或事超越你的想象能力……比如隔壁富二代王小五长得很帅也就罢了,还在考试中一次一次地无情碾压你,实力证明人美有钱智商高还很努力的生物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让我们不禁感叹有的人生来就“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老天爷不公平啊!

但愤慨过后更要好好考察这些奇人奇物,因为他们的完美和成功背后除了自身的先天条件外,很可能还隐藏着一些外在条件,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今天,也让我们用这种心态来看一种梦一般的植物吧——莲(Nelumbo nucifera莲科,莲属)。

图1 手残党笔下之莲花

莲也被称为荷花,是一种原生中国的古老花卉。因为原生地是中国,所以莲与桃相似,都频繁出现在早期的文献和传说中。只不过,与桃杀神缚鬼的实用性不同,莲花多以缥缈之姿充当仙界点缀,或是化为仙人的珍馐美味,以再次证明他们的“不食人间烟火”。毕竟葛洪说“泛叶云布,映波赮熙,伯阳是食,飨比灵期”——芙蓉便是荷花,伯阳便是老子——他认为老子的仙风道骨和松柏之寿都是因为他食藕(此处有意没有用吃藕)。

图2 吃藕不丑

荷花仙裾飘飘,有一种脱俗之美,自古便被用来装饰庭院池塘。与牡丹、杜鹃等艳丽的花朵相比,养殖荷花似乎更可以证明主人不俗的品味。曹植在《洛神赋》中称荷花是“览百卉之英姿,无斯花之独灵”,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也建了一个“玩花池”供自己和西施泛舟湖上,享受在莲花中荡漾的浪漫。时代越发展,荷花在私家园林中的作用越突出,甚至到了有园必有水,有水必有莲的程度。建园者种植荷花,直观追求的感受是“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深层追求的仍然是道德层面的“美善合一”。

图3 有水必有荷

莲花与道德何干呢?首先,莲花很早便在宗教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佛教中连接“此岸”(现世)与“彼岸”(佛国)连接的信物,是道教的神芝仙草。《后汉书》中记录道教创始人老子最终也是坐化于“莲台”之上;《真人关令尹传》中记载“真人游时,各坐莲花之上”,可见仙人爱坐莲,关于宗教与莲的关系,我们留着下次详谈,但毋庸置疑这种联系增强了它的神圣感。

其次,莲藕因为生于淤泥之中但品质洁白,给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印象,与人类的品德完美结合,因而最终成就了花中君子的形象。莲花表象清洁,飘于湖面,淡雅别致,纯净通透,然而却扎根淤泥之中……它连接了污秽与圣洁,又代表外界环境无法影响的内在德行。总之,它的存在就仿佛一座赞颂美德的圣碑……给卑微者以期望,给倨傲者以警示。

图4 仙姿

以上内容自然尚不足以说明荷花的文化意象,它的衍生品还有很多。比如,莲花的品质高尚,因此也成为婚姻和生育的代称,比如莲蓬中密集的莲子,成为“早生贵子”(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婚庆美好意愿四重奏中的一员;而一份两情相悦,缠绵不休的爱情,也被称为“并蒂莲花”;藕切开后又丝相连,又被用来形容感情难以断绝。

后世还有一些颇为有名的事物与莲有关。比如南唐李煜让舞姬窅娘用白帛裹足,在金色莲花台上翩翩起舞,引得后人仿效,试图裹出三寸小脚,还将其称为“金莲”,也让莲花这么仙的植物有了一点烟火气。

图5 金莲三寸不曾多

我们一般认为花朵的五彩斑斓才是美,而皮日休看到白莲则咏道:“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便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肯定荷花淡雅的美了——无论是何种颜色的莲,似乎都因为水生而色彩饱和度较低,因此少了一分凌厉的美艳,多了一股素净的雅致,也因此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感。

这样的仙子美人,又被人赋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情怀,加上宗教神话加持,怎么能不算十全十美、令人称羡的“别人家的”花卉呢?

参考文献(部分):

颜亮:《漫谈荷花文化》,园林科技,2011年第2期。

李春枝,蒋炳申等:《荷花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第7期。

王林林,马德新:《荷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浅析》,中国园艺文摘,2017年第8期。

俞香顺:《荷花意象和佛道关系的融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图片来源:

除图1为山丁子手绘,其余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首发公众号“植观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能兼具美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t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