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 20200701
在下雨的院子里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跟大家分享一本自愈神书
--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已经被无数大咖在不同的场合
推荐大众
是一本接触心理自助、深入浅出的书
在我看来
这也是一本很有特别气质的对白书
该书是用现在已经不多见的对话体写成
在阅读的时候,
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
很有代入感。
同时,该书也是一本学习与认知
阿德勒思想的启蒙书
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与弗洛伊德、
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
阿德勒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记得,在读这本书时
在书上即时记下自己感悟
现在翻来
还是会有一种酣畅淋漓地即兴之感。
哲人与青年的对话
自”只要人可以改变,世界就是简单的“开始
一夜又一夜
辩论与对话
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五夜
关于这本的具体内容
我就不一一剧透啦
以下是一些个人感悟与复盘:
世界本来简单,人生亦是如此
所谓复杂是因为你的主观认识复杂
人可以改变,
人可以获得幸福
你有勇气,做出改变吗?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
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因为不安、
恐惧之类的情绪
做出决定,是“原因论”
反之,因为一个目的,
而制造出不安,恐惧之类的情绪
就是“目的论”
问题是不在于“发生了什么”,
而在于“如何诠释”
通过对话导出答案,不是通过我的语言,
而是通过你自己的手,去发现答案
悦纳目前的自己
勇气不仅仅是慷慨就义时的从容
更是在生活境遇中直面的自己
内驱力的发掘
不畏未来难测
坚持选择挑战、改变的决心与行动
只要是个人,
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人际关系之中
都会或大或小的受到伤害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
自卑感说到底来源于自身的主观感受
而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
也就是说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
不是客观性事实
而是主观性解释
“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
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
不与他人比较
而是与“理想中的自己”比较
人各有差异,
但
每一个我们都是生而平等的人
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
我们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PS:感悟中除了加引号的,均系原创哈
(感觉每一句都是金句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