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管理记录表上,一般我会把记录分为收入和支出两类。
过去,我的做法是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要记录。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收入记录的条数很少,而支出记录的条数很多。
为了改进这种状况,我现在的做法是定义不同记录类型的重要性,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是:收入记录>大额支出记录>小额支出记录。
在做收入记录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注重收入的多元化。例如:除了工资性收入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收入来源是主动收入还是被动收入?等等。
收入记录中无论多小的金额都要记录在案,以便分析收入来源的特性,是否有可持续性,以便总结成功经验。
在做支出记录时,逻辑会有很大不同。要注重的关键点是抓大放小。不要事无巨细,什么样琐碎的支出都记在上面。比如说买了一瓶矿泉水2元钱,或者坐了一次公交车一块5毛钱钱等等。因为如果把这些琐碎的事情都记下来的话,其实会干扰到对整个事情的重要性的分析,因为大量不重要的事情占据了记录表的大部分内容。
但是,对于小额支出,也不是说就完全不管,任其“跑、冒、滴、漏”,而是可以按类型,以月为周期合并在一起进行记录。比如每天的交通费、餐费,这样的小额高频支出类型,每个月就记录一次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是我关于个人财务管理的一点思考,欢迎朋友们交流讨论。
我是Finger,关注心理学、儿童教育,以及人类数字化生存,喜欢写作,旅游,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