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这部影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建国三部曲’将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历史大事搬上银幕,把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和激动人心的故事变成了令华语电影界瞩目的大事件。这部《建军大业》精雕细琢,悲壮再现了人民军队的缔造历程,慷慨呈现了一群青年领袖的热血澎湃。厚重的革命岁月、青春的热血沸腾扑面而来。”“建国三部曲”中最令我有感触的就是《建军大业》。
这部影片一开始是围绕上海工人运动展开,在这场运动中,虽然工人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取得了北洋在上海的政府,但是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军阀也对着学生,对着工人,对着百姓举起他们的枪支,残忍的把他们杀害,让我感到痛心的是他们的枪口不是对着那些外来的侵略者,对着那些侵略我们国家,霸占我们土地,杀害我们国人的敌人,而是对着我们的兄弟,我们的姐妹,我们的亲人。当我看到一个个在我们自己人的杀害下而倒下的人,我感到很悲愤,在《建国大业》中海军总司令陈绍宽说:“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事我不干”,是啊,我们手中的枪应该要对着敌人,而不是对着我们中国人,在四一二政变中,大肆的屠杀共产党人,其中又有多少无辜百姓受到牵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中国人也会如此的残忍,尤其是在电影中的镜头中,一名军阀拿着一个大锤就这样生生的往报社的作者的手上砸上去,在1927年的长沙,人们被杀死之后还被吊在柱子上面,也许是现在生活的太安逸,让我们忘了我们的和平是在先辈的鲜血中换来的,是在无数人的牺牲者换来的。不过,中国也从来不缺有志之士,周恩来,毛泽东,贺龙,朱德,无数的英雄豪杰在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特别是在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握手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觉中国还可以站起来。而南昌起义的胜利,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后,起义部队南下,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主力部队准备在潮汕与敌决战时,由朱德带领的三千人的队伍在三河坝阻击钱大钧时,是让我感到最为震撼的,用三千人的队伍去对三万人的队伍,还能坚持三天,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军队都损失惨重,在石子案,双方的牺牲者的鲜血把河水染红,而共产党军队弹药不足,还要一边打仗一边收集弹药,终于坚持到了第三天,每个人都请求留下来断后,好让其他人顺利撤退,而留下来的两百人,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生存下来,可是仍然没有人退缩,他们用自己牺牲换来更多人的活着,可那些死去的人,却都是中国人,也许以前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可现在同学之间互相持枪而对,这种牺牲我认为是不必要的。而这时主力部队在潮汕遭到了埋伏,叶挺和贺龙分别带着队伍突围,不知所踪,损失惨重。在朱德带领军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时,毛泽东说了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啊,不要小看这点点的星火,把它丢下去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也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力量,凝结起来的团队力量势不可挡!所以不要因为眼前的黑暗而看不到希望,就选择放弃,我们脚踏挫折、困难,必能攀越困难的大山,带着宝贵的经验迎来成功的黎明!我们的队伍哪一个不是从几个人发展的几十人,到上百上千上万的呢,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先辈们的牺牲,看到了他们为我们今日的生活做出的努力,在《建军大业》和《建国大业》中一个是抗日前一个是抗日后,可我们中国人的枪却都是对着我们自己人,我认为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他们都是在为中国的统一在奋斗,只是他们用的方式方法不同,谁的方法更适合中国,谁就胜利。可无论是谁胜利,不可否认的是,只要有战争,受苦的最终还是手无寸铁百姓。
建党、建军、建国,是我们国家走向独立,走向统一的重要力量,当我看完这“建国三部曲”的时候,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写《建军大业》,因为如果没有军队,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统一,独立,而且在这部影片中很多革命党人也是在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光中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正是这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