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符号很多人认识,因为它和现代汉字中的形象几乎没有差别,它就是图,原指古代在皮、绢等材料上标画城邦乡邑及边界的示意资料。
“图”字最早见于金文,方框念“口(wéi)”,表示范围,类似小人的图案念“啚(bǐ)”,是“鄙”的本字。周代将500家划为一鄙,每县有5鄙,两个字合起来组成“图”,划定城市区域。
在古代,一张小小的地图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主权,谁拥有了地图,谁就能以上天视角俯察这片土地。譬如荆轲,为表诚意,打入秦宫,他献给秦王的除了樊於期的首级,就是一张燕国督亢地图。秦王展开地图,图穷而匕见,秦王大惊,拔剑不能,连连退却,荆轲持匕首追击,最后掷出的匕首被立柱挡住,行动失败,荆轲壮烈牺牲。
想测绘山河大地,全凭手和脚可不够。
在山东武梁祠画像石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着一件工具,这便是规和矩。固定规的一端旋转,便可画出完整的圆,矩不仅可以画直角,还能利用日影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汉代时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丈量工具“记里鼓车”,这种车分两层,每层有一个木人,车行一里,下层木人击鼓一次,车行十里,上层木人敲铃一下。驾车人只要记录鼓声和铃声次数,便可以计算出马车行过的距离。
利用传统测绘技法,中国古人在人类地图绘制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川、河流、城郭都在二维的世界里得到了记录,其中又以完成于宋代的《禹迹图》最具代表性。
你看,这密密麻麻的方格像不像现代的经纬线,这种方格制图法被称作“计里画方”,以每百里折为图上一方为比例尺,“计里”是为了在图上量算长度与面积。
这种方法始于晋代名臣裴秀,他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时至今日仍是现代地图的根本,有学者将他称为是与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相并列的世界地图先驱。《禹迹图》在水系线条的刻绘上,使用了以粗、细表示上源到下游的不同特征。黄河、长江等大水系主流突出,分级明确,反映出流水由小变大、河面由窄变宽的实地情况。
进入信息时代,辽阔的山河大地以数字的形式得到了更加精准的记录,世界似乎从未这样触手可及。而由“地图”的本义引申,“图”字逐渐指代一切由绘画产生的形象,变得无处不在。
我们描绘美好未来,也常用“宏伟的蓝图”来形容。其实,“图”反映的是人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