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合肥天下瘦(19)

作者: 淮西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20:59 被阅读0次
宰相合肥天下瘦(19)

1862年,李鸿章到达上海,他的策略是用沪平吴。

首先便是扩军,淮军刚到上海只有13营6500人,光凭这些人是不够的。

一开始的本意是想效法曾国藩的湘军,回乡募勇,且多由读书人率领。

但淮军的回乡募勇工作却困难重重,光是安徽这个四战之地想建立正常的募兵机制就很困难,况且距离上海路途遥远,总不能每次都让英国的货轮运送。

李的做法却有别于曾国藩。

前任江苏巡抚薛焕离职后,还留下了五六万的军队,但大多没有战斗力,乌合之众。

李将其中三四万解散,剩下得留下来作为淮军的一部分。

另外,安徽是双方长期战斗的地方,太平军️中也有大批的安徽籍士兵。

李很重视太平军的招降工作,招降的对象大多是安徽人,后来投降人数都超过了原本军队人数。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程学启。

李视之为股肱,对其大加赞赏。

李的这些做法引起了部分大臣和部将的不满。

比如刘秉璋。

刘是安徽庐江人,淮军将领,后官至四川总督。他进士出身,文化水平很高,在李鸿章手下起初并不受重视,为此刘大发牢骚。

湘军的统领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轮到了李鸿章的淮军反而不怎么重视,这让刘很不理解,也很憋屈。

但李鸿章的思路总体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

再者李很重视武器装备的更新,在当时的上海,李鸿章接触了很多洋人,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李鸿章对洋人的先进武器很感兴趣,于是他较早的聘请洋人为军队教官,教授使用武器的方法。

最后,有了军队,有了教授使用武器的洋人教官,那得有武器,总不能一直购买。

于是李鸿章创建了上海洋炮局,制造武器。

这是中国第一家工业企业。

历经演变,变成了现在的长安集团。

相关文章

  • 宰相合肥天下瘦(19)

    1862年,李鸿章到达上海,他的策略是用沪平吴。 首先便是扩军,淮军刚到上海只有13营6500人,光凭这些人是不够...

  • 宰相合肥天下瘦

    看到一个题目,很多人脑海里就会不自觉浮现一个名字——李鸿章。遥想当年我也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中第一次认识这位大清的...

  • 宰相合肥天下瘦(3)

    李文安在1838年考中进士,便一直留在京城做官,他的儿子们还在合肥。 他有六个儿子二个女儿。 长子李翰章,后官至湖...

  • 宰相合肥天下瘦(2)

    李鸿章的祖上是江西湖口人,后来移民到了安徽庐州府合肥县。 祖上姓许,后过继给了姓李得人家。 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在合...

  • 宰相合肥天下瘦(1)

    1823年,清道光三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正是迎财神的日子。 在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文安的家里,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

  • 宰相合肥天下瘦(4)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843年,李鸿章遵父命进京。 在这场战争中,清廷还没有被打醒,打痛。 一切按部就班...

  • 宰相合肥天下瘦(17)

    曾国藩命李鸿章组建淮军也是无奈之举。 曾一开始的意思是想让他的弟弟曾国荃带兵前去上海增援。 可是没想到的是,曾国荃...

  • 宰相合肥天下瘦(13)

    李鸿章于1859年1月前往江西抚州南城县,去投靠他的老师,也就是当时驻军在此地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理学名臣,湘军首...

  • 宰相合肥天下瘦(16)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与英法不再交战,反过来的是,中外势力联合起来绞杀太平天国。 李鸿章离开曾国藩的...

  • 宰相合肥天下瘦(10)

    李鸿章的父亲去世,按制度是要守孝,只是安徽已经是四战之地,清廷破了例,让李鸿章带兵继续作战。 1855年底,清廷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宰相合肥天下瘦(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hv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