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一个重要专题就是在资源约束下,如何实现整体的最优,这个专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借鉴,如投资决策中,在资金有限时,如何对候选项目的进行组合,用的就是方法。无独不偶,刷墙本质上也是资源约束下的最优问题。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以外,运动,家务,生活,亲情,兴趣也很重要,但太多的学生疲于应付学习的重压,早已没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这些了,这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青少年没了该有的朝气,萎靡得如同中年人,这是整个教育的失败。但这种内卷无法逃避,学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刷墙才是可行的应对之道。
根据性价比有所侧重是刷墙的精髓。分值大的学科和知识点,薄弱的知识点,对可以一通百通的原理性知识的掌控,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语文阅读中答题的套路,对准确率和书写的重视,都是应侧重的,它们可以让我们用很小的成本得到快速的提升。不会刷墙的人总想事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每个地方都投入同样的精力,这实在是没必要。只要方法得当,数学得到130很容易,但到140以上的层次,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这些分数可能在升学中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在下棋对弈中,小胜和大胜有区别吗!如果一些人刻意去钻研难题,寻求标新立异的技巧,而基础题却做错了,那就更愚蠢了,因为考试的分数是没权重的,没人因为你做出一道大家都不会的题给你额外的分数。每年都有很多所谓高手在这儿折戟沉沙,事实上,连效率都无法理解的人,我觉得也算不上什么高手,至少是不会变通的人。我曾写过议论文的范文,可以用几乎通用的技巧拿到大部分的分数,干嘛还要用80%的时间去赚那剩下的20%的分数,除非你真的喜欢写作。
不知我说清楚没?
PS:如果一个学霸并不喜欢一门学科,只是热衷于每天刷难题,去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我觉得这样的学霸走不远的。考上清北又如何呢,过早的透支兴趣和精力不是好事,学习是终身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