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上)
苏彦捷
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自我和情绪的发展,艾瑞克森社会性人格发展。到了3-6岁的人格,发展任务和解决矛盾冲突是,解决自主性,做的不好会内疚。
小孩要意识到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一个中级的问题,开始用我来描述自己,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身体状态的了解,是胖还是瘦;在这个世界的体验状态;社会价值和期待,我是男生或者女生,想象谁一样。
自我概念本来是一套理念,学龄前的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夸大,不能提重物非要提。
亚洲集体主义文化,让自我与外界联系;而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体。
塑造自我的时候文化环境也是起作用的。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 刚开始是基本情绪,第二年开始卷入自我,在儿童早期会出现情绪的外化,不喜欢就打呀,一种是内化,自我伤心。
24个月,孩子就会掌握一些应对恐惧的方法。

情绪调节能力也叫情绪智力。不是情商。
前额叶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完全控制情绪成熟到20岁,前额叶成熟到20岁。
跟情绪相关的是共情与分享:不论认知的共情和情绪的共情;分享是亲社会行为,有助于理解情绪状态;认知很重要,要先理解在去情绪共情;
评价共情:要听你说、还要看你做。
共情能力10%来自遗传。
自我概念中的性别非常重要:强调性的差异一般是生物学差异, 染色体;性别是社会性的;典型的变化,性格认同也是发展的过程很重要的,同伴游戏,是喜欢和同性还是异性一起玩呢?或者族裔,家庭好的跟家庭好的,白人跟白人玩,黄人跟黄人玩;2岁的时候对性别有认识,知道自己是男孩或者女孩;长大了做爸爸或者妈妈,孩子是知道的。4岁性别适宜行为,男孩要玩的游戏,女孩喜欢穿的衣服;灵活阶段,穿粉衣服的也不一定是女孩;4-5岁刻板印象,男孩不能哭,哭不是男孩。
性别认同。社会也会加速性别认同。性别角色,不同性别做不同事情,跟省里性别没有关系,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男孩有竞争能力,但还又能照顾人,女性能照顾人,但也具有竞争力;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做同样的两件事情,跳芭蕾、织毛衣等。
2.25儿童早期社会性的发展(中)
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同伴了就开始有了友谊。三岁的时候就发展出了友谊,我们班同学谁谁谁?我朋友谁谁谁?
重要的是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怎么做,去协调社会关系。
友谊的变化,小时候学龄前的友谊会很持久。受欢迎的小朋友特点,外表吸引力、外向、比较和谁都有联系,爱笑、爱说话;不受欢迎的小朋友,不合作、不爱笑、爱打架;
不受欢迎的孩子一辈子后没朋友吗?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交往技能会变,长大后也会有了三观相同的。
游戏的发展:游戏的类别与表现,一类是重复的游戏,积木、玩娃娃;4岁建构性的游戏,乐高;帮助海子街检查自己的认知技能,可以帮助运动的技能,还可以让孩子问题解决,让孩子学会合作;
另一个游戏分类,强调在游戏过程中关系的性质和类别。开始独自游戏,自己和自己玩,然后旁观者游戏,看着别人玩,平行游戏,各自玩各自的,游戏也类似;联合游戏,构建多一些,还会分享,乐高在这里自己搭,自己的目标;合作游戏,东西还是一样的,但是是所有人一起搭,可以看到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游戏怎么影响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在上学后才开始有的。小朋友有就医恐惧的,在幼儿园帮助幼儿克服就医恐惧,为什么恐惧,是因为陌生,当熟悉的时候就不会恐惧了。锻炼孩子去适应生活。
游戏可以用象征,表征游戏、假装游戏,帮助我们认知的发展,理解文化。
打斗游戏。模拟了打架的样子, 状态时放松的,当脸变了打架就变真的了。在游戏中可以估摸对力量,试探双方实力,决定是否真打。游戏脸、战斗脸。
过家家游戏。男孩的打仗游戏也类似。社会扮演角色。
标志性的发展:对别人错误信念的理解。错误信念任务。5岁多一点出现。
听话听音就是心理能力的发展。
教育方式:妈妈不要你了?小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他不知道妈妈生气了,妈妈因为自己淘气生气了,不想要自己了。
2.26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下)
教养方式:树规矩,怎么去做?
教养方式三大类:独裁,专治,孩子只有服从;权威式,我有规矩有原则,但是我可以让你表达,我跟对对话说服你;放任型,没有规矩;
放任有两类家长,一是没有规矩不树立原则,但生活上照顾你很好,溺爱型;另一种生活上忽视,忽视型。
训练我有原则但我对你有照顾。
控制低、关爱低 忽视:孩子自卑;
控制低,关爱高 溺爱:孩子溺爱;
控制高,关爱少,独裁;孩子不快乐;
控制高,关爱高,权威:孩子快乐;
4月30日 全世界不打小孩日
惩罚的方法会让孩子学会攻击,在幼儿园会欺负别的小朋友。
攻击是有意识的伤害别人,小孩子会模仿父母惩罚的方式,父母需要及时关注。
关系攻击:说闲话
校园霸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