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第2篇读书笔记--《通往奴役之路》2

2019年/第2篇读书笔记--《通往奴役之路》2

作者: 时空山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2:39 被阅读36次

《通往奴役之路》,P1-P67

阅读及笔记时间: 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13日,约3.5小时;

阅读书本:《通往奴役之路》;作者:【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译:王明毅、冯兴元等);1997年8月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1-P67页;

阅读目标:了解哈耶克其人及世界性声誉的由来,批判性阅读哈耶克思想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慢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2小时,笔记1.5小时。

第一章,被离弃的道路

二战期间英国思想发展现状

极权主义的趋势并不仅限于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国家,盟国若赢得这场战争,并不代表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消失,仅仅是:获得了另一次面对根本问题的机会。(事实是二战中盟国获胜了)并且,有机会寻求避免重蹈覆辙的途径。

目前的英国(指在1940年代初期的英国),不仅观念和社会秩序变化程度巨大,而且,它们的演变方向也改变了。英国已经偏离了曾经作为欧洲文明基础的基本观念(这个基础,作者指的是“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偏离的原因是英国已逐渐放弃了经济事务中的自由。问题是,离开这种自由,就绝不会存在以往那种个人和政治的自由!现代社会主义的趋向,不仅是与西方文明进程的决裂,而且放弃了18世纪与19世纪的自由主义以及从古老西方文明根基中继承过来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概念

作者所理解的“个人主义”概念:由基督教与古典哲学提供基本原则的“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第一次得到充分发展,此后,逐渐成长和发展我们所了解的西方文明。这个“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相信人应该发展自己的天赋和爱好!“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这个原则,曾经得到遵守,但,它将随着极权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彻底消亡。

当时对个人主义的误解:“个人主义”这个词,已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但是作者所说的“个人主义”仅是与社会义义及一切集体主义相对立,实际与“自私自利”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认为:个人活力解放的最大结果,可能就是科学的惊人发展,在过去150年里,产业自由令人们可以自由使用新知识,人们在官方当局提倡的学术之外,进行了发明尝试,令科学得以迈步前进。(本来不打算在第一遍阅读时加入质疑的语句,但看到这里,我有极大的疑问:凭什么说官方当局就不提倡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发明了?)

“个人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极权义义者奥古斯特·孔德认为:西方的长年固疾,即个体对种属的反抗。而作者作认为“个体对种属的反抗”这反倒是构成西方文明的力量。

19世纪对18世纪个人主义的增益(发展)在于:

1. 使所有阶级都意识到自由;

2. 把这些偶尔和拼凑成长起来的自由意识加以系统和持续地发展;

3. 传播:将其从英国、荷兰传播到欧洲大部分地区。

自由意识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自由运用天才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人们自发的创造力飚升。由拥有物质增多带来的舒适感,人们的安定感,以及个人的独立感,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一成就又促进了人们对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以及改善命运的信心增加。与此同时,人们也生出了更快发展雄心

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它不是静止的教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这个原则能起千变万化的应用。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地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尽可能地借助于强制

在这样的原则下,创作出一种体制,这个体制能使竞争尽可能有益进行(这是作者最向往的体制,即在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下创作的国家、社会运行的体制)。

自由主义被离弃的原因

自由主义并不是自由放任(虽然,自由放任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特定的措施对甲有利,但却间接地损害了乙与丙、丁等人的利益,这个损害是隐性的。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现象,似乎只有维持唯一的、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自由放任才能避免上述不公平。

1. 正因为众多自由主义学者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自由放任”这种态度,只要被证明自由放任的害处,他们的“自由主义学说”就有可能全线崩溃。

2. 与此同时,我们对增进社会力量和最有利于这种力量以可欲方式起作用的条件的理解,也缓慢促进了以改善自由社会制度结构为目标的政策。这种政策的逐步发展,也消弱了自由主义学说的阵地。

3. 由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进步,越来越被视为理所当然,由于自由义义的运用规则还不完善,它诸多的缺点,令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

4. 到了世纪之交(19世纪进入20世纪),对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信仰这条道路,越来越被人放弃。经过日积月累的影响,旧的自由主义的社会态度与目前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之间产生了根本的分歧,这个变化完全放弃了曾创造了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传统,走向了相反的发展道路,目前的趋势是:已经着手取消那些产生不可预知后果的力量,并对一切社会力量加以集体的和“有意识的指导”。(这个趋势是作者极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最最忧虑的)

20世纪初前后30年里的思想变化

20世纪初前后30年里的思想变化的走向是:在1870年前英国所奉行的自由法则传播至全世界,甚至是世界的最东端,从1870年开始德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思想的中心,无论是“社会主义”、“组织”还是“计划”,德国的思想到处畅通,它的制度也到处被模仿。其中,大部分的新思想,犹其是社会主义,并非起源于德国,但在20世纪初的前后50年时间里,在德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德国成为世界思想中心的原因,一是德国的伟大物质进步,二是过去100年里,德国成为欧洲文明的主要领导时,德国思想家和科学家所赢得的非凡声誉。但是不久,德国就开始支持那些与“西方文明”对立的思想了。

那些传播与西方的文明相对立思想的人们,清楚知道这些新思想“西方的”文明根基存在着冲突

“西方的”是指什么?

西方的”是指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贸易与任何形式的国际主义或对和平的热爱。(评:是吗?!)

英国放弃对自由主义基本原则信仰的这条道路的原因

1. 它们不断输入德国的思想;

2. 将个人主义误解为自私自利的合理化,而与其本义“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大相径庭;

3.转而相信“自由贸易”是为了促进英国的利益;(评:难道不是吗?!!!)

4. 将英国原来信奉并传播的自由法则,视为陈旧的政治理想,视为可耻的思想。

基于这些原因,现在的英国人已越来越放弃了原来对自由主义基本原则信仰的这条道路(即多自发、少强制,创造有益于竞争的社会体制这条道路)。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今天说好十一点睡觉,睡觉之前整理一篇读书笔记吧。 《通往奴役之路》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一本著作,通往奴役之路指...

  • 《通往奴役之路》

    结论下得太快,以至于有些论证之处的论据明显不足,更以至于有些地方近乎于刻意攻击或者甚至带有怨毒之言,就事论事,何必...

  • 通往奴役之路

    对于哈耶克和他的《通往奴役之路》,久仰其名了,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借出来读完了,私以为,任何一个想要拥有独立思...

  • 通往奴役之路

    本篇文章是读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后的一些感悟。为了将整本书的思想体系讲的透彻深入,将书中思想的来源阐述清楚,...

  •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极为考验真理秩序与文化智力。普遍与个别,历史传统与现代,帝国基因与宗教牺牲热忱,社会生物效率与多样...

  • 《通往奴役之路》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

  • 《通往奴役之路》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使世界形成现在的状况,虽则人们预见不到后果,而且事实上又没有任何自发变法促使我们这样与我...

  • 通往奴役之路

    要求没课教师坐办公室,进行考勤记录统计,原意是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把企业的管理思...

  • 读书笔记: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断断续续看完了。以前很少看社科类书籍。看得不大懂,但感觉好看。 开始第二遍看。也把书中一些语句整理...

  • 小米杂志锁屏2017-4-4

    民主社会。 1.民主在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民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第2篇读书笔记--《通往奴役之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h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