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一周过去了,到了一周一次的红包日,很庆幸的是007不出局181的人数从上上周开始好像固定在了42人,没有人再被踢出局,当然这期间也有战友没有完成作业,但最后都选择留下来,给群里战友贡献了红包,我想在这背后支撑战友留下来的一定每个人心里的写作梦、成长梦或者是说更眷恋群里的这种相互监督、扶持的氛围。
于我而言,接近一年的时间,我非常喜欢181班,在这里看到了有机会认识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优秀的战友,看到战友的优秀文章,从战友的文章当中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我不曾经历过的生活经历,让我长了见识,比如我从班长(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演说家)学到了一点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从陈律师那里也了解了很多的法律知识;从静静那了解到了一点关于设计的内容;从子慧那里知道了原来一个人还可以如此努力奋进,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其实只要每次都去多读一读,就会有收获,其实很惭愧自己并没有一次认认真真拜读每一位战友的文章,还是一切都太急了太忙了,把自己的一切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合理的规划。
其实我对于写东西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写出灵动的文字,总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灵性的。非常羡慕那些能够从笔尖流出自如有生命力的文字,读上去很感觉,正如“文如其人”,可能都不需要真正见到作者本人就能够从文字中触摸到作者,了解作者的心性和状态,以及从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情感走向。
但是我之所以还愿意在这坚持着,是因为我认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具有了天分才去做,还可能是做着做着就擅长了。我相信写文章一样,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穷水尽之处,再坚持一下,多学习,多思考,多挖掘自己的内心,那些真正祛除杂质由心而出的文字也能够流淌出来。写作的背后可能是逻辑的整合,也可能是感受的直观表达。我希望看到的是我能够真正坚持7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去北极,然后在坚持7年,一直到不能写的那一天。
每一次到了交作业的日子,我总是有点纠结,都不知道要写什么东西,可能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主题的时候,也没有拿出草稿来进行框架的勾勒,只是开始写,写着写着可能就多了,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文章缺乏结构性,会显得思维是混乱的。其实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也就发现了今后要去改变的方面,还是要文字更加的静僻不再啰嗦,文章的内容输出更加自如。说到输出,一定量的输入是非常必要的,那天看到了一句话“我们没有办法去做我们认知以外的事情,也没有赚我们认知以外的钱”,如果没有广泛大量的输入,我们就只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里来回翻腾,拿着以前的那些东西反复凿,没有更多新的内容输出。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会讲“闻思修”,闻就是去多听多看,“思”同样重要,就是对自己输入的内容要进行辩证思考,思索更深刻的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加深认识,“修”我认为可以用另一个词暂时解释一下“行”,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行就是把心底真正认同的做出来,并且持续做下去。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讲太难了,通常情况下,我就给自己制定很多目标和计划,因为诱惑太多,手机、电脑、美食、社交等等,我通常都被外界的事物给吸引走了,所谓的目标和计划就因此泡汤和推迟。
因此,在自己不能够专注到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利用番茄工作法/番茄钟/计划表等),尝试给自己每天的计划进行分类,把重要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去解决,其他的事情往后排。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之道必行之,以终为始,方能成功,那你来181班的初心(终点)还记得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