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千古美文《水调歌头》是如何写出来的呀

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千古美文《水调歌头》是如何写出来的呀

作者: 鱼耳朵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08:03 被阅读0次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词名声最大的有两首,一首是《念奴娇》“大江东去”,另一首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别是《水调歌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它推为中秋词的绝唱:“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古代,喜欢这首词的人特别多,《水浒传》第30回还将《水调歌头》写到故事情节中去了;在现代,人们将《水调歌头》谱写成了充满古典韵味的流行金曲,邓丽君和王菲都唱过,目前这首歌脍炙人口,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唱。

    今天的作业,就让我听着邓丽君的《水调歌头》,像欣赏天上的皓月一样再来欣赏这首词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多了一份好奇心,我也想端着酒杯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您是如何写出这首千古绝唱的呀?

先来欣赏这首词吧。

一、词读百遍,其美自现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想要领略到一首词的美,自然也是词读百遍,其美自现。

    苏东坡的这首中秋词上片因月亮而生奇思妙想,下片因月亮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

      词学家认为这首词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绝尘凡,就是说他这首词有仙气。

    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在一个叫超然台的高台之上,苏轼与同僚聚会喝酒、共赏中秋圆月。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思恋与自己肝胆相照、情深意厚的亲弟弟。此时此刻弟弟也在赏月吧,弟弟远在济南,已经六年未见了……此时大师心中有很多的情绪在翻涌,欢喜之后有失落,惆怅之后有旷达……就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情绪中,我们的大师苏轼端着酒杯、醉中望月,飘飘然欲成仙……突然,在大师才华横溢的胸中,一轮圆月破空而出,映照着天上的月亮,是的,灵感突现,于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承上启下,既不知道明月什么时候才有的,当然也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城阙里,今天晚上是什么年月了,端着酒杯向老天发问,却没有人回应我。

问之而不得其解,不如我去天上寻一寻,看一看,于是有了下句,“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与“惟恐”两相呼应。美妙的仙境吸引着苏轼乘风而去,但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惟恐”二字调转笔锋,琼楼玉宇固然华美奇丽,然而跟人间的温暖人情相比,琼楼玉宇太过冷清,还是现实生活来的亲切啊,还是乘着酒兴,在快乐的月下人间起舞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个“弄”字,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月下才子佳人翩翩起舞的美妙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充分展现了大师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与旷达与下片暗暗相通。

    有学者评价,上片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而下片,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 低”、“ 照”三字精准传神。月亮、光影、人的思绪都在渐渐转动,夜已深,豪兴收敛,思绪转为深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愿亲密的人长久活着,纵然不能在佳节里团聚,那么千里虽遥,但能共同仰望这轮皓月,享受这美好的境界,也就非常满足了。

苏轼的这篇名作,有美丽的想象,有细致的刻画,有豪爽的兴致,有深沉的哲理,交织为一,不单一,不肤浅,有情有味。其中的乐观精神,给读者以安慰,以鼓舞。

二、东坡大师与读书卡片法、费曼读书法。

今天再次欣赏这首词的时候,我多了一份好奇心。我想知道,苏东坡千古名篇是如何写成的?参考了《词学胜境》和《千秋一寸心》等书籍,我发现苏东坡这位大师,也有着大师级的学习方法,比如读书卡片法和费曼读书法。

东坡大师饱读诗书,对前人的名篇佳作,背得滚瓜烂熟。在他的心中也有无数张的读书卡片,当然他肯定也做了不少读书笔记。

苏东坡的读书卡片:

苏东坡与费曼读书法:

      苏东坡经常使用费曼读书法阅读书籍,用古人的说法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他记忆相当好,读书不用两遍就能熟记了,但他在翰林院时却被人听见反复攻读《阿房宫赋》,深夜不休,他反复背诵也在反复思考,唯恐不能领悟其间的精妙。正如费曼所 说,“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

    苏轼不仅善于用费曼法反复攻读书籍,还喜欢抄书,在缓慢抄书的过程中去感受文章的美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怀。这也应证了荀子的名言,“积微者,速成。”

      在苏轼的年代,印刷业发展迅速,刻板印刷很快便普遍。然而苏轼自己却不喜欢刻板印刷,他很保守地怀念他从前只有抄书才能够复制书本的时期。他给朋友李常的藏书房写记文是这样说的,“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苏轼文集校注》 ),刻板印刷,苏轼觉得这是导致学生偷懒的技术。当然,苏轼的这些想法也跟1079年的乌台诗案有关(书店商人未经苏轼许可,一心赚钱,自动收集他的作品,刻印出版上市。《诗案》中监察御史何大正罪状札子说苏轼“讥讽文字传于人者甚众,今独取镂板而鬻于市者进呈”。)

      正是因为苏东坡采用了费曼阅读法这一笨拙之法,精耕细作,在反复阅读、品味前人佳作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写出了高质量的读书卡片我思部分。

        而读书卡片是创作的最小单元,正是在这些高质量的读书卡片的基础上,苏东坡创造出了一篇篇传颂千古的美文 ,比如《水调歌头》。

三、向东坡大师学习高尚的情怀

      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认为,苏东坡的感情比较健康,思想比较阔大,给人的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感受都是舒畅的,他的乐观精神,也给读者以安慰,以鼓舞,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水调歌头》传唱至今的主要原因。

 

      从前伯牙学成琴艺之后,他的老师把他带到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上,天风呼啸,海涛汹涌,呼吸之间震荡心神,伯牙立即感悟到,老师是想通过天风海涛这样的环境来改变他的情怀。有了这份情怀,由此引发的琴音或文章,一定光明雄浑。有了这份情怀,就算一个人处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其内心也能感受到天风海涛。

    在阅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过程中,我时常能够感受到激荡在苏东坡心中的“天风海涛”,尤其是在他的潦倒时刻。

    要想写出美文,除了要有大师级的学习方法,大量阅读经典佳作,还要修炼自己的情操,要有高尚的情怀。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思维世界打造的美丽一点。一颗满溢着智慧与美丽的心灵,自然能够生出手写我心的一双妙手。

写到这里,天色渐暗,我的思绪又飘飞到了900多年前……

9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月圆夜,

有一位诗人在月下饮酒、吟歌诵词、翩翩起舞、欢饮达旦……

人在赏月,月也在赏人。

天上的月亮光明皎洁,

心中的月亮智慧明亮。

千古美文如何写成?

聪慧的你,

不应该有这样的疑问啊!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古皆然……

参考:《词学胜境》、《千秋一寸心》等

相关文章

  • 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千古美文《水调歌头》是如何写出来的呀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

  • 我与谁诉说

    我想问青天, 青天无情; 我想问大地, 大地无声。 问星星,问月亮, 问高山,问流水。 全没回应, 我只好默畎无言...

  • 生活以痛吻你,希望你以歌回应~苏东坡的生活态度,给我启发

    特别喜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 2019-04-07

    今日阅读:天涯何处——东坡词的生命意境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 又是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的这首千古佳作《水调歌头》是1076年在密州...

  • 2019-03-20不要控制孩子,抵制潜台词~下

    有一个关于苏东坡寓言故事,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非常高...

  • 天堂才是我们的故乡

    早晨听蒋勋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 苏东坡,2018年中秋回杭州赏月吧

    今天是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东坡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于公元1...

  • 隔千里兮共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回来,我们就品起了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百年来,月是那轮月,情是那样...

  • 年少不懂苏东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千古美文《水调歌头》是如何写出来的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c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