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过时的中文写作说明书

作者: 天使旅行箱6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8:30 被阅读0次
一本不过时的中文写作说明书

读《文心》

走在写作路上的你,在追求文从字顺同时,可曾顺势从心?

文心是诗的意境、是游记印象的描写、是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是读书笔记中自己记述的读书心得与研究成果……

《文心》一书是用故事的形式,将写作的全体知识点串联成书,书中内容既具戏剧性又具情景教学的优点,可作中学生的国文写作学习文本,亦可为中学教师的国文教案参考文本。

本是初学者,只能粗浅记录所读到重点和脉络,暂不能做到书中所提“记述读书心得与研究成果”。


一、写作的步骤

第一步,题目与内容。

是先定好题目还是确定内容?

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们为什么提笔写作?因为要发送一个信息,因为要记录一件事情,因为要抒发一种情感,因为要表达一种观点,因为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痛苦却似乎减淡了。

写作是生活的实际需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中某种触发的表达与创作。

拟定好题目的写作并非你此时此刻的生活、感想、需求,而是应对这个题目去从你的储蓄库中调取相应的素材、内容进行组合与表达。作者称之为练习,为了将写作这件事情融入生活的一种练习。

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回问你自己到底是创作还是练习?

第二步,确定写作表达的内容和受众面。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新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和意的文。

我们应周全考虑对事物的具体了解程度与看法,在确定受众面、考虑受众面的知识体系结构及关注方向的基础上,确定对“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取舍和着重点,站在读者的角度写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与读者同行,产生共鸣。

另外写作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无话可写与信息太多,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打开思路或是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整合。

第三步,列提纲,写初稿。

从这一步开始,我们要真正动笔写了,根据上一步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文体,组织一篇文章,列出提纲。

列提纲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是描述某件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如果想要说服某人,可以将理由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来组织等。

文章构架确定后,便是填充、丰富内容,“写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便是生活的本身。”写作素材无需绞尽脑汁去寻找,只需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我们日常经历中提取相关的触发和案例。

第四步,检查修改。

书中第四篇《一封信》,枚叔只修改了一个地方,也是他认为唯一的错误且必须修改,前后句并无转折意思却用了“但是”一词。

不管你的初稿是一气呵成,还是精心雕琢,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需要经过一次或多次,一人甚至多人的修改,才能发布给别人看。

王仰之先生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提高写作的方法

写作练习

文章可分为习作、应用制作和创作三种。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如果想创作,非先忠实地在习作上做功夫不可。学文章的先求文从字顺,熟悉种种文章上的普通法则。习作是一切的基础,应用之作和创作都由习作出发。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重视习作。

写作文是练习,写晨记是练习,写日记是练习,只有勤于练习,才能“文从字顺”,才能熟悉“普通法则”,才能发现题材建立素材储存库,才能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去表达与创作。

如今的你是将简书这等自媒体作为习作还是创作的平台呢?

阅读

没有足够的材料如何搭建创作大厦,只有持续的输入才有稳定的输出,阅读与写作就像地基与房子,就是输入与输出。

写作是零基础,身边也未有良师益友,所以一直独自学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书籍,有前人的经验供学习,前人的肩膀可倚靠。

当然,读书切忌盲目和空泛。

盲目地读浪费时间和精力,空泛的阅读就如同“钱索子和小钱,没有钱索子,不能把一个个零乱的小钱贯串起来;但是只有一条钱索子,而没有许多可以贯串的小钱,又有何意义。”

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读书非学习写作、积累素材的唯一途径,甚至容易走进套路,不易发掘属于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

我们应尽量去读那不用文字写的书,善于观察,着眼于生活的点滴得到启发,收集属于个人的经验和看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主题。

“鸡是光明的报道者,它第一次喔喔开声却在夜半,正是世间最黑暗的时候。我听了这夜半的鸡声,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这是书中乐华的触发,简短的几句话却深刻诠释了触发,并且进行了主题的升华。

诵读

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

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更有益于理解和记忆诵读的文章,最终将其转换成能够随时提取的素材和书写可用的借鉴方法。


这种大师的作品只会让人产生相见恨晚,甚至回炉重造的想法。书中的观点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同样的适用和受益匪浅。

我们羡慕那个学习、师教氛围浓厚的年代,但我们庆幸生在如今和平、高速的信息时代。

不忘初心,坚持将写作揉进生活,保留最初的作文作风,培养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与气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不过时的中文写作说明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d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