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复、想象、联想、对比、衬托等)
②描写角度(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等)
③重点词语答题规律①②: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环境描写两种表达效果,一是烘托人物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或以乐景写哀情)二是抒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答题规律③:先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2、标题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③涵盖文章的写作内容;④贯穿全文的线索;⑤具有象征意义,揭示文章的主旨。
3、开头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开门见山,点明主题;③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⑤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4、中间句子或段落的表达效果:①在结构上,过渡句或过渡段,承上启下②在内容上,为下文描写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5、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③卒章显志,点明主旨;④强化情感,升华主题;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6、理解标题或句子的含义:一般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表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或象征义,即文章的主旨。
7、文章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借事喻理、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夸张讽刺、首尾呼应、想象、联想、象征、对比和衬托(反衬)等
8、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下定义和作诠释区分:“某某是什么”,“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9、常见的议论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象征论证。
10、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2、①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赏析:先描绘这个字写出了怎样的画面,从而突出了人物怎样的心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②诗歌鉴赏中关键意象赏析:先介绍这个意象本身具有的感情色彩,如“落花”含飘零之感,“折柳”表留恋之情,“明月”诉思乡之意,再结合诗人的背景来抒发怎样的情感,一般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情或借物言志等手法。
③有些意象一语双关,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落花”不仅表达现实中的落花,还象征着杜甫个人身世飘零和国家正处于落幕时期。还有“风雨”、“菊花”等,除了原本的含义,还被诗人赋予了诗句的主旨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