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本好书读书
白岩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先改变自己吧

白岩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先改变自己吧

作者: 以读攻独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14:07 被阅读0次

大宝、二宝,

两个娃丈夫四处调动忙事业,是一个完全甩手掌柜;

和公婆一起居住;

身陷全职,心羡职场;

这些家庭中的“雷点”,踩中一个往往就会让人筋疲力尽,踩中两个往往让人头痛崩溃,踩中三个往往让人痛不欲生,而《童年不缺爱》这本书的作者心心妈,却踩中了四个!

她也曾因为“丧偶式”育儿而满腹抱怨,也曾因为代沟观念不同而与公婆正面交锋,也曾因为两孩争宠而左右不是,也曾因为辅导作业而鸡飞狗跳.....但是心心妈,在育儿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多次参加心理学培训,成为了科恩亲授游戏里育儿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

正如心心妈所说:缺爱的孩子一生都将治愈童年。

要让童年不缺爱,那么就要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找“家”。

其实,孩子的问题终究还是家长的问题。正如白岩松所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51%控股。先改变自己吧。”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呢?不要“教”孩子,喋喋不休地管教、声嘶力竭地斥责、事无巨细地约束,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孩子,因为这不是教育,而是“私人订制孩子”。

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中,给出了三种方法:

脑后有己:打败潜意识中的自己

从怀孕那天起,独立里不断踹踢的小生命就提醒了我们"是妈“,于是每一个妈妈和爸爸,在育儿路上,不断用“我是妈妈”“我是爸爸”来提醒自己,让自己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孩子,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着孩子,但是,“过来人”应该是我曾做过孩子,而不是我曾遭受过!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

1.不用孩子疗自己的伤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相似的情况,当孩子不小心从凳子上跌落,家长会大声责骂:“你不能老实地呆着吗?”“不能消停一会吗!”表面上是责骂着孩子,其实,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家长,用责骂孩子的方式,减少自责与愧疚。

还有的家长,常常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难道要像妈妈一样吃苦大力吗?”看似是教育孩子,其实背后都有一段自己的伤痛,自己曾经不好好学习的苦。

正如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中所说:“如果我们特别看不惯孩子身上的某个特质、某种言行,那一定是因为我们自身也有那个特质,也会出现那种言行,所以,那些看不惯的东西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手才会特别显眼。”

作为家长,不要用孩子疗自己的伤,将“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负重前行。

而是曾经自己的伤,要放下,看到孩子自己的特点。现在自己的伤,要承认错误,而不是嫁接到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够给孩子安全感。

2.不用孩子长自己的脸

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让很多家长急不可耐地要赢在起跑线,而在这场跑赛中,家长自觉的将眼睛看向了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家长比孩子更焦虑。

妈咪圈里,逢人便是孩子的比较,哪个英语说得流利,哪个奥赛冠军,哪个做了主持人.....有意无意地比较之后,就是家长回到家里,对孩子进行强化练习,从而容易造成一轮又一轮的鸡飞狗跳。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当然是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但是不要刻板地将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攀比的赌注。毕竟,人生的路太长了,不是一时间点就能决定的。

家长不用孩子长自己的脸,亲子关系才能更轻松。

在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只有家长“放下了自己”,才能给孩子轻松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


眼中有娃:做好孩子的翻译官

心理学家认为,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两个最基本的诉求:活出自我,以及在人际关系中被地方看见。

孩子也是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声“啼哭”来引起大家注意,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是,遗憾的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想被“看见”的欲望一点没有减少,而家长的“看见”孩子的能力却日渐减弱,甚至只能看见“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要读懂孩子,才能和孩子和谐地交往。

1.看到孩子的特点

在《童年不缺爱》中,心心妈举了一个例子:纪录片《零零后》中拍摄了两个性格相似的孩子十年的成长光阴,他们都性格内向。十年后,一一能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愉悦,而另一个辰辰却越来越郁郁寡欢,因为一一的妈妈从一开始就看见了她,认为孩子就是偏安静型的性格,很正常。妈妈的看见和接纳一一的特点给她带来了安全感,所以一一才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所以,普通的父母都在用力塑造孩子,而成功的父母都在努力迎合孩子的特点,将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2.看见孩子的需求

朋友生完二宝后,大宝就不乖了,常常哭闹,和二宝拼抢玩具,每次朋友都说:“你大,你让着点弟弟”后,大宝要么生气地关上房门,要么大哭大闹,有时朋友气不过,就会出手教训大宝。

朋友只看到了大宝的耍闹哭,却没有看到大宝哭闹背后的原因,是失去宠爱的不安全感,所以大宝会有哭闹耍的方式去刻意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获得关注。

作为父母,要看见孩子的需求,读懂孩子,才能建立有效的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法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和分析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翻译官,将孩子需求翻译出来,将孩子的特点呈现出来,这才是亲子关系中的重点。

心中有家:合作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1.主动补齐家庭缺失角色

“丧偶式“育儿之下,请“嘴”下留情。

很多家庭中,爸爸常常会在外奔波,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此时,母亲千万不要说在孩子面前唠叨爸爸的不好,而是要主动为孩子补齐家庭缺失的角色,带孩子感受父亲的温情。

绘本《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中,列举了很多爸爸的好处,举高高、假装打架、贴创可贴、弹琴.....通过列举爸爸日常生活的陪伴故事让孩子感知到爸爸的爱,爸爸的重要性。

其实,有时,无法陪伴,是一种无可奈何,但是人不在家,爱依然在,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给孩子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家庭氛围。

2.平等对话家庭成员

年轻人和老人之间一定会有教育差异的,因此矛盾在所难免,于是就需要和老人沟通。

但是,正如心心妈所说,沟通不是双方的互动,而非单方面的说服。

说服,是一种强硬的姿态,是带着必胜的心理去攻击对方,但是在家庭中,双方都是爱孩子的,不是敌人,所以不能用说服的方式让对方委曲求全,而是要平等相待,满满沟通,说明这么做的的原因和好处。

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生活在轻松稳定的环境中,让孩子不用纠结于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而是学会看到每一个人的好,这是孩子学会爱和被爱的来源。

为人父母,是一场刻意的修行,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要有看清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也要相信孩子天性和能力的底气。

这种勇气和底气交织在一起,才是孩子独行于世的铠甲,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安全感。

相关文章

  • 白岩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先改变自己吧

    大宝、二宝, 两个娃丈夫四处调动忙事业,是一个完全甩手掌柜; 和公婆一起居住; 身陷全职,心羡职场; 这些家庭中的...

  • 2021-03-17改变

    1、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孩子改变的速度取决父母成长的快慢;孩子“问题”反复的频率取决于父母坚持改变的周期长短!孩子...

  • 什么样的家长,养出什么样的娃儿

    白岩松说过:“打麻将的父母,教不出上进的孩子。” 他说,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承担51%的责任。 生活中,...

  •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了孩子,才有了愿意自我成长的自己,才有了更好的自己。 001.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

  • 孩子是父母成长的动力。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不单单是孩子在成长,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成长自己。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都...

  • 晏梅 焦点网络初级11期 坚持分享第128天 2018-12-1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重新做抉择。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慢慢接受父母,父母从前为孩子种植的一...

  • 要孩子改变,父母先成长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只期待孩子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自己却不肯改变,其实,不想改变自己的人是自私的,因为改...

  • 唤醒内在天才的秘密 第1-5。

    要想让孩子改变父母,一定要先改变 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你如果不喜欢自己,是不会发现孩子的天赋的,如果你觉得自...

  • 欲改变孩子,先成长自己

    做教育咨询这些年,一直有一个令我很心痛的问题,也是父母教育的一个盲区,就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在管教孩子中自己没有错,所...

  • 我进步了吗

    前面我又说过,我要想改变孩子,还是先改变自己吧! 于是也给我们三人都制定了表格及成长计划表。记录每天的成长! 眼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岩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先改变自己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vk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