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和日文中的“我想你”
一大早就来到公园。周末的缘故,便去了原本白天很难来一次的公园。
一直在下着小雨,湖边并没有什么行人,只有我一人独自在这小雨中闲看前庭花开花落。
开着与她的语音,听着她那熟悉的声音,倒也不显落寞。
在学习和从事游戏设计之前,我是一名日语老师,也许是心血来潮,她突然想让我教她日语。
几个简单的招呼语之后,她很聪明,记得很快,她又问我:“那日语中的‘我想你’怎么说?”
这个问题让我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停暂在空中一秒之后,这才缓缓落回原地。
日语中的“我想你”?
脑袋之中顿时涌出一个词“思う”,但又立刻被我否决掉了,虽然有想念的意思,但是“思う”的对象是人的时候,往往又是表现怀念、挂念放心不下的感觉,但用于情侣之间,情感表达却是没有中文“我想你”那样强烈。
最后找到了一个最为接近的词,那就是:会いたい。字面上翻译就是:我想见你。情感表达比“思う”要强烈。
即便如此,我觉得它依旧无法替代中文的“我想你”,情感上的微妙差异,就注定着它们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中日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那种经过数千年的沉淀,融在文化本身,融在熔在血与骨中的东西,却是无法改变的。
中国人很含蓄,一句简单的语句之中包含了太多东西,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来直去,也不像日本文化中的那种刻板死理,反而多了一种灵动。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断句,都会使同一句话的意思天差地别。
韩寒的《长安乱》中有这样一句话:
时空,皆无法改变,而时空却可以改变。
看似极为矛盾的话,仔细琢磨,又确实有其中的道理。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这句话的想法肯定有所不同。小孩子认为两个逗号就可以改变一切,青年人看到的应该是和自己经历有关的事,而老年人看到的或许就是人生。
正如我现在和她的状态,因为工作分处异地,却又私下定了终身,时间空间我都无法改变。
如果可以选择,我情愿晚个五年在遇到你,这样就不会因为各种无奈而无法相见,但我不能,空间的壁垒我也无法打破。
但是就是这种状态之下,两个人的心却是穿过时间与空间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其实不靠谱的东西不是网恋、异地恋等等这些形式,而是人心。
一句“我想你”包含了太多,有想见而不能见的无能为力,有对对方深深的思念,有欣喜,又有点忧伤,有对对方的爱恋,也有不舍和哀怨。
以前觉得白话文比古文好,因为古文词句简练,往往很难品读,而白话文则是一目了然,如今这种想法却是有了改变。
即便是通用了白话文,那种用最简单的言语来表达最多情感的方式,依旧是留在了我们的骨髓之中。
每一次回家,老爸总是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回来了?”
我回答:“嗯,回来了。”
这时候他就会指着早就准备好的椅子,道:“坐。”
有点惜字如金的感觉,但我明白,这个逐渐老去的父亲,依旧还是不会用太多言辞表达他的爱,但这些简短的言语又何尝不是她爱意的表达?
老妈则是在厨房忙活好一阵,做满一桌子好菜,然后问我:“好吃吗?”
我说:“很好吃!”
不需要堆砌各种华丽的辞藻,最感动人心的就是平凡和简单,它们已经将所有的外壳剥离,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你的面前。
思绪回到现在,一句“我想你”包含的东西太多,我甚至都不能回应你。
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等的,想了就去见,正如“会いたい”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