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大富翁,每天基本都要零零散散玩上1个小时。在昨天把三个PC玩家给搞破产后,我就卸载了这个游戏,一来避免玩物丧志,二来已经掌握了这个游戏的小秘诀,再玩也没有意思了。
想起来之前为王者荣耀也写过一篇小日记,不如给大富翁也来一篇吧。
我玩的是大宇公司出版的大富翁4,为此还特意将win10系统调整回win XP,这游戏才能进行。要是MAC电脑还玩不了。
说起来很奇怪,这么具有童年回忆的游戏,安装包也不过200MB左右,为什么没有公司进行优化升级呢。比如说搞个手游之类的,MAU怎么都能有100多万吧?
这也很好推理的,根据统计数据90后出生人口为2.1亿,假设90-95之间出生的占60%,且当时家里有条件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占5%,那么玩过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大概有630万,假设有回忆冲动的小朋友不到五分之一,加上这个游戏可以拓展给新时代的小朋友,MAU 100万起跳估计问题不大,宣传口号,称之为跨越三十年的游戏或者称之为两代人的亲子游戏。
以上逻辑推演,纯属瞎拍。
不过这个游戏确实好玩,对于青少年而言,也确实是很好的理财益智游戏。
获取财富的来源无非四条:房地产投资、股票权益投资、企业投资,以及其他偶然所得(获得彩票呀、获得大乐透呀、捡到钱呀之类的)
这不就是现实世界的浓缩嘛。而确保这些投资稳赚不陪的方法,除了运气,就是擅用道具及卡片。PC一直玩不过我,主要就是失利在道具及卡片上。
我称之为管理确定性。
PC玩家的一贯做法是,不顾一切地买地,基本上为了购置大型商业用地,基本上把关键道具,路障和骰子都用完了。而我,前期重点是,尽可能地抢到500点券,并尽可能进入购物中心购买道具卡片。
我最喜欢购买可以确保股市盈利的卡,占地盖地相关的卡,其次是购买陷害他人的卡,还有就是对冲风险的卡。而像可以陷害他人却需要辅之概率的炸弹及地雷,我基本卖掉。除非是别人被我陷害完了进监狱,可以在门口放颗炸弹,百分之百命中,否则宁愿在初期卖掉,换取价值更高的东西。
管理确定性需要耐心,最最需要耐心,需要遵守自己设定的游戏策略。虽然前期可能发力没有那么快,但是可以笑到最后。
而且,由于我明确的操作偏好,我可以下重注在百货商店的股票上(持续购买道具卡片),逢低买入,又会择机规避开保险类的股票(毕竟其他玩家整天被我陷害去监狱)
第二点,不要把同个鸡蛋放到篮子里。这也是PC玩家或者说小时候的我,造作易失利的点。无论是股票投资,又或者是房地产投资,都需放在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只不过是投资比重可以随着市场行情而波动。
我跟刘同学一起玩的这个游戏。他是第一次玩,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一开始,我还按照小的小时候的印象,道具卡片都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加盖土地上。他倒是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买股票,并且是下重注买股票。我是一分钱没有买入。结果,他在第二局就把我打败了。
“你就是被小时候的思路禁锢啦!”
我还真思考了许久。也许跟90年代时房地产投资为主要投资手段有关,又或者我那时候实在太小,二三年级左右。总之,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方式来钱倒是快。
开窍以后,肯定是利用卡片道具,赚个盆满钵满。
最后一点体会,也是最想说的,先发优势及马太效应在这个游戏里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早占到更多的地,越早占到卡片道具,发财就来的越快。假设挣第一个10万需要花费20天,那么在第二个20天内,可能就可以挣到50万了。
越早自发明白这个道理,对自己越有好处。尤其工作后这些年的体会更是这样。一个12届的毕业生,早点毕业,早点出来工作,早点购入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早点投入自媒体行业等等,真的就能获得较大先发优势。
至于马太效应,这个太好理解了。强者很强,就如同物理学中的惯性,到后期自己不作死,获得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多。
越想越觉得这个游戏挺好,存之存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