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小说、电影里总有这样的桥段:陌生的男女通过一本书、一家书店、一座图书馆千里姻缘一线牵,故事的结局往往让观者鞠一把泪,感慨一下异国的浪漫。那些响当当的老书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百年的历史积淀逼迫得人们不得不俯首,一定要赞上一声。其实,在外国买书,哪里有那么多的浪漫惊喜?最多不过遇到寻觅已久的书,宛若他乡遇故知一般,那就是最大的福分了。如果人人都是钟玲芳老师,那书店不若改作咖啡馆去。
伦敦最大、最老的二手书店是哪家,很难说。文艺小清新习惯了种种标榜“独立”的书店,怕是受不了二手书店里味道各异的空气。没有咖啡的香气,没有食物的香气,也没有新书新鲜的味道,恰恰相反,二手书店更多时候,扑面而来的是沧桑的气氛。你可以说,那是迟暮的气息,隐藏着不详的预感,也可以说,那是历史的气息,书页里躲着过去的辉煌,或者,你足够文艺,说那是爱的味道,对书的爱,对文字的爱——其实,那只是书发霉后的味道而已,虽然大部分时候不刺鼻,但估计菌落也不少。很煞风景对不对?可二手书店就是这样。不用走进去,只要从门口一掠而过,你就可以像嗅见大商场的气味那样,准确无误地判断这是一家书店,二手书店。
我逛过伦敦街头的二手书店,却从来不会和老板交谈。我只是安静地在堆至天花板、低至地下室的书店里慢慢地走,仔细地辨别仿佛在跳舞的字母,看看有无自己认识、乃至梦寐以求的老古董。很多时候,是无功而返,当然,也有抓到一本书欣喜若狂的时候,紧紧地抱着那本书,生怕它不翼而飞。然后去收银台付账,离开。我相信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故事,换做是别人一定会和店主聊上很久,感慨一下世事变迁,交换一下对书的看法。其实,我挺羡慕这样自来熟的人。
如果想买到干净一点且便宜一点的二手书,那么有两个慈善机构一定不能错过:Oxfan和 British Red Cross。我更偏爱后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十字会。这里的书全是捐赠的,整理好之后,以低价售出。其实不仅是书,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杂货店,衣服、食物、贺卡、包包、玩具……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工作人员可爱得紧,口口声声这里没有折扣,不要讲价,可看到我在犹豫究竟要不要买那么多书时,笑容可掬地说,你都买下吧,我可以少算一点钱,你看这样好不好……最后,说得我若是不买下这些书,就吃了大亏一般。或许是我常来,他已经认识我了也未可知。
买书的故事不多,也很平淡,有件小事却是不得不提——不经意间,British Red Cross竟然成全了我生命中的一段轮回。第一篇用英语写的论文得了Distinction,因为遇到了一本好书。刚入Pre-sessional时,我一个人也不认识,独自去了图书馆为愁煞人的论文找参考书目。没曾想那本帮了我大忙的书竟然在这里找到了复本,被我带回了国。
一来,一往,那段日子的心酸和快乐全都凝聚在这一本书了。这便也是淘书的一种乐趣。
网友评论